發表文章

【讀書心得】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圖片
作者:尼克.馬朱利   原文作者:Nick Maggiulli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3/05/3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影片說明】 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日被各種財經訊息、市場預測、投資秘訣所淹沒。從傳統媒體到社群平台,無數的「專家」、「大師」爭相提供他們認為穩賺不賠的策略——「抓住谷底反彈的黃金時機」、「精選潛力飆股」、「靈活操作高賣低買」。這些看似充滿智慧的建言,往往伴隨著令人心動的成功故事,誘惑著渴望財富增長的人們。然而,在這片喧囂的意見海洋中,我們如同迷航的船隻,常常感到困惑、焦慮,甚至在追逐市場波動中迷失了方向,忘記了投資的初衷。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尼克.馬朱利(Nick Maggiulli)的著作《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Just Keep Buying: Proven ways to save money and build your wealth)宛如一座燈塔,為在投資迷霧中徬徨的我們指引了一條清晰、且基於嚴謹實證的航道。作者身兼黎索茲財富管理公司的營運長與資料科學家,其獨特的「二刀流」背景,讓他得以跳脫傳統金融圈的窠臼與散戶的直覺陷阱,運用其在數據分析領域的專長,對長達近百年的金融市場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剖析。他創辦的「金錢與數據部落格」(OfDollarsAndData.com)早已是財經領域獨樹一幟的存在,擅長將冰冷的數字轉化為生動易懂的洞見,破除縈繞在投資人心頭的諸多迷思。 本書的核心論點,正如其名,簡單而強大——「持續買見」(Just Keep Buying)。這並非什麼驚世駭俗的獨門秘技,而是經過數據反覆驗證、最貼近普通人的致富路徑。它挑戰了許多根深柢固的投資假設,例如執著於預測市場低點、迷信個股選擇的魔力、對房地產的過度憧憬等。馬朱利以其資料科學家的嚴謹態度,輔以平實風趣的筆觸,引導讀者回歸投資的本質,強調紀律、耐心以及最重要的——持續參與市場的力量。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投資策略,更是一場關於理財思維的重塑之旅,它告訴我們,累積財富或許不像想像中那樣複雜難解,關鍵在於摒棄雜訊,相信數據,並付諸行動。 ...

【讀書心得】靜謐時光:平息混亂,騰出時間做要事

圖片
作者:蘿拉‧范德康 譯者:姚怡平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4/05/0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定下就寢時間——從睡眠開始掌控時間 作者認為,現代人最常忽略的問題之一就是睡眠不足。她在書中提出,許多人之所以感覺日常生活混亂,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規劃時間,而是因為身體狀態欠佳,無法在白天保持足夠的專注力和精力,這往往源自於睡眠不足。這一點讓我深有共鳴,因為我自己也時常在忙碌的生活中犧牲了睡眠,導致第二天的工作效率低下。 書中提到的「定下就寢時間」的四個步驟,對我來說非常實用。第一步是確定上班日的實際起床時間,而非理想中的時間。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作息習慣,發現自己早上總是需要時間調整狀態,並不如想像中那麼有效率。接著,計算所需的睡眠時長,讓我意識到,即使晚睡,工作和生活中的時間表仍舊緊湊,導致日常的疲憊感無法改善。蘿拉建議的推算方法,以及設定提醒鬧鐘的步驟,都讓我更有意識地規劃自己的就寢時間,而不再任由電子設備影響我的休息。 在試行這些步驟後,我的確感受到作息的穩定帶來的積極影響。睡眠充足讓我在白天更能集中精神,工作效率明顯提升,整體生活節奏也變得更加井然有序。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時間管理不僅僅是如何分配每件事情的順序,更在於如何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去應對每一天的挑戰。而這一切的基礎,都可以從一個規律的就寢時間開始。 安排備用時段——應對不確定性的計劃 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各種突發狀況,無論是工作上的臨時任務,還是生活中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這些突如其來的干擾常常讓我們原本的計劃無法順利進行。蘿拉提出的「安排備用時段」的概念,為這些不確定性提供了解決方案。 在書中,作者建議我們將某些時間段預留作為備用,以應對可能無法按時完成的任務。這個方法讓我覺得非常具有實用性,因為我自己也常遇到原訂計劃被打亂的情況。以前,當我遭遇這種狀況時,總是感到無力且焦慮,因為我無法完成自己預定的目標。然而,當我開始實行「備用時段」的計劃時,我發現自己在面對突發情況時不再那麼慌亂,反而更有條理和自信。 舉例來說,我將每週五下午設置為備用時段,專門用來處理那些在前幾天無法完成的任務。這樣一來,即便週一至週四的計劃被打亂,我也不會感到太過沮喪,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有時間可以補救。這樣的安排讓我的工作壓力大大減輕,也提升了整體的工作效能。 此...

【讀書心得】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

圖片
作者:洛桑加參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10/22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有聲書-> 傳送門   《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是一本深具啟發性的書籍,旨在幫助讀者透過心靈修煉達到身心靈的全面健康。書中強調,現代人面臨的各種疾病,往往源自於心靈的壓力與焦慮,而透過靜心和淨心的練習,可以有效預防這些問題的產生。作者洛桑加參博士,結合西醫、中醫與佛教醫學等各方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實用且具體的靜心方法,幫助讀者在一年內逐步達到自我提升的目標。 書中的核心觀念是「靜心」與「淨心」,這兩個概念不僅僅是個人靈修的工具,還是維持健康的重要途徑。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無論是工作上的責任、媒體傳遞的負面信息,或是社交中的人際衝突,這些外界的刺激都會對身體造成巨大的負荷。洛桑加參指出,這些無形的「心毒」最終會演變成有形的身體疾病,而透過靜心的訓練,則可以有效化解這些心毒,使身體保持在健康的狀態。 洛桑加參博士特別強調,靜心是一種可以治標又治本的預防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穩定自律神經系統,讓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達到平衡,還能提升免疫力,讓身體自我修復,從而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書中提供的52周靜心練習,讓讀者每周都能依照不同的主題進行靈性與身體的修煉,逐步提升對自我身體的掌握能力,達到身心靈的健康平衡。 書中進一步探討了如何通過飲食、生活習慣和心靈修煉來提升個人的健康。這與傳統的預防醫學不同,作者強調的是靈性上的提升與生活節奏的調整。透過順應自然的節律,讀者可以調整自己的作息、飲食,並在24節氣中找到最適合的養生方式。這種身心靈的全方位照護不僅強調了健康的持續性,還著重於每個人的自我探索與成長。 這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其全面的實踐性。無論是靜心方法的具體指導,還是關於健康理念的闡述,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書中不僅教導讀者如何靜心,還講述了如何透過慈悲心與愛心來改善自我情緒,甚至能幫助他人提升健康。洛桑加參強調,通過靜心和轉念的力量,可以改變身體的能量狀態,從而激發自癒力,讓疾病遠離。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靜心練習不僅是維持健康的一種方法,還是一種能讓人保持長壽、幸福的途徑。作者指出,現代醫學雖然進步,但真正的健康來自於內在的平衡與心靈的安定。透過靜心練習,讀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穩...

【讀書心得】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圖片
作者:奧立佛.薩克斯 原文作者:Oliver Sacks 譯者:孫秀惠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0/03/13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奧利佛·薩克斯的《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是一部極具深度且富於人文關懷的作品,它探索了二十四個神經病學病患的故事,將醫學、神經學與個人的生命歷程緊密聯繫在一起。這本書並非單純的病例紀錄,而是一部充滿敘事張力的文學作品,通過故事的形式,將科學研究與病患的個人經歷融合起來,打破了生理與心理的界限,讓讀者深入了解神經疾病背後的複雜性和人性光輝。 首先,書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書名所引用的「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這是一位患有視覺辨識失能的病人,他無法正常辨認物體,甚至無法識別自己妻子的臉,而是將她當作帽子想要戴在頭上。這個故事不僅令人震驚,也引發我們對於大腦如何處理視覺和認知的深刻思考。薩克斯通過細膩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病患所經歷的混亂與痛苦,並進一步揭示了人類大腦功能的複雜性。 除了這個著名的案例,薩克斯還描繪了其他各具特色的病患。例如「迷航水手」講述了一位失去短期記憶的水手,他的時間永遠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刻,無法再記住戰後的人生片段。這種病症讓人陷入永恆的「現在」,無法與過去或未來產生連結。這些故事都揭示了神經系統損傷對人類認知和感知的深遠影響,也讓讀者反思記憶與自我意識之間的密切聯繫。 薩克斯的書寫風格生動流暢,既具科學嚴謹性又充滿文學性。他不僅僅是記錄病患的症狀,更深入描繪他們如何應對疾病,如何在病痛中保持人性尊嚴。在每個案例中,薩克斯醫師都展現了對病患的同理心,他不僅是一名觀察者,更是與病患共同經歷疾病之旅的陪伴者。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所描繪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們重新審視了疾病、健康和人性之間的關係。薩克斯提醒我們,疾病並非僅僅是身體或神經系統的問題,而是一個人整體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位病患都不是單純的「病症」載體,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故事的人,他們的病歷不僅是醫學問題,更是一個豐富而複雜的生命歷程。 書中對「自我身分的神經學」進行了深刻探討,這是一個將疾病與自我意識結合在一起的新興領域。許多神經疾病直接影響到個人的認知、自我意識甚至人格,因此研究這類疾病不能僅僅從生理層面出發,還必須考慮病患的主觀經驗。這種將科學與人文結合的方式,讓《錯把太太當帽子的...

【讀書心得】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

圖片
作者:娜歐蜜‧夏拉蓋 原文作者:Naomi Shragai 譯者:許恬寧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2/02/25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這本書由娜歐蜜‧夏拉蓋(Naomi Shragai)所著,通過她在倫敦三十年的心理治療師經驗,探討了早年家庭經歷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職場表現。書中的案例讓我們認識到,在職場上,許多行為背後隱藏著深層的心理動機,這些動機往往與我們的童年經歷密不可分。 書中強調了工作對於現代人的深遠影響。在現代社會中,工作不僅僅是賺取收入的手段,它更深層地觸及了我們內心的渴望與恐懼。書中的案例揭示,許多人透過工作尋找自我價值,甚至試圖彌補童年時期缺失的情感支持。然而,當工作成為我們唯一的情感依賴時,一旦失去工作,個人便會陷入巨大的情感空虛中。 作者通過對於職場情境的剖析,揭示了工作與家庭經歷之間的微妙關聯。例如,有些人在職場上展現出高效能和強烈的競爭心,這些行為可能源自於童年時期為了獲得父母認可而養成的習慣。這些人在職場上無意識地重現了兒時的行為模式,不斷追求成就,以滿足內心深處對於安全感和愛的需求。 書中還探討了職場上的情緒管理。儘管職場被視為理性和客觀的場域,但實際上,人際關係中充滿了情緒化的互動。長時間與同事相處,容易因個性差異引發衝突,這時我們需要學習如何理性處理問題,避免將個人情感帶入職場。此外,書中提到,許多領袖因為害怕顯露出軟弱和無能,會選擇忽視或淡化問題,這種做法往往會限制團隊的發展和創新。 《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還揭示了「冒牌者症候群」的存在。這種症候群通常伴隨著完美主義和工作狂,源於童年時期未得到足夠的肯定,使得這些人在成年後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對於職場中的批評和壓力尤為敏感。他們在職場中拼命追求認同,但即使獲得了認同,也難以感受到真正的滿足。 閱讀這本書,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與工作、家庭的關係。書中提到的許多現象,讓我聯想到自己的職場經歷以及家庭背景。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是一位工作狂,他常常加班,甚至假日也會帶著我們去公司。那時候,我們一家人幾乎沒有一起吃過晚餐,這讓我對於家庭生活產生了某種疏離感。長大後,我逐漸明白,父親的這種行為其實是他表達愛的一種方式,雖然這種方式讓我們感到疏遠,但卻無法否認他對家庭的付出。 在職場上,我經常感到壓力和焦慮,表...

【讀書心得】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

圖片
作者:小梶沙羅 譯者:陳嫺若 繪者:中島梨絵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4/05/2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長照4個90歲老人的我,將如何面對老後生活》是一本記錄作者與四位高齡親屬共同生活的真實故事,透過幽默風趣的筆調,揭示了家庭照護的艱辛與無奈。這本書描寫了一位即將退休的女子,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姨丈姨媽,選擇辭職返鄉,面對著高齡者的各種不合理要求和情感上的困境。整篇作品充滿了笑中帶淚的情節,讓讀者在爆笑之餘,也感受到長照這項社會議題的沉重。 故事中的主角,放棄了自己多年打拚的職場生涯,卻未曾料到,家中的四位老人以超出想像的方式,給她帶來了無盡的挑戰。照顧失智的父親、購物狂的母親、以及生活極度混亂的姨丈姨媽,作者每日在家庭這個「戰場」上,不斷和各種荒誕無稽的情境抗衡。長照的艱難不僅在於身體上的照護,還要面對老年人固執、難以理解的行為,以及他們對生活的強烈掌控欲。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家庭照護者心理狀態的深入剖析。她誠實地寫出自己的崩潰與無奈,描述在日復一日的照護生活中,情緒不斷高漲,常常逼近崩潰的邊緣。即便如此,主角依舊不得不以堅強的心態面對這些問題,因為無論是照護的勞力還是金錢上的支出,這些負擔都是無法輕易逃避的。 書中的細節讓人忍俊不禁,也讓人感受到長照生活的疲憊不堪。無論是父親在颱風停電時急著修理電視,還是母親因馬桶溫度不合適而發脾氣,每一個情節都刻畫得既荒謬又真實。這些情節雖然看似搞笑,實際上卻反映出老年人在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後的無力感,以及家庭成員不得不背負的沉重壓力。 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描寫家庭照護的艱辛,更是一部反思現代社會長照制度缺陷的作品。作者透過親身經歷,指出了社會保障與政策的不足,揭示了長期以來照護人員短缺、安養院資源稀缺的現實問題。特別是在超高齡化社會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照顧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社會挑戰。 書中還討論了「如何終老」的問題。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的人將面臨長期照護的需求。然而,正如作者所提到的,照護生活往往是漫長且艱難的,不僅僅是照顧老人的生理需求,還包括心理上的支持與陪伴。這些都是在現行社會結構下,難以依賴單一的家庭成員來完成的工作。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思考到自己的老年生活,如何不給家人帶來過多的負...

【讀書心得】鋼琴師:「BLUE GIANT 藍色巨星」雪祈物語

圖片
作者:南波永人 譯者:陳梵帆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4/07/1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鋼琴師:「BLUE GIANT 藍色巨星」雪祈物語》以音樂作為核心,透過對主角澤邊雪祈的描寫,展現出一個充滿色彩與聲音交織的世界。這部小說不僅延續了漫畫與電影中的音樂精神,更深入探討了澤邊雪祈如何透過音樂認識世界、與世界交流的過程,讓讀者對音樂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澤邊雪祈的故事從他的嬰兒時期開始,當時他還未學會語言,卻已經與聲音建立了深刻的連結。這樣的描寫不僅展現了他對聲音的敏感度,也強調了音樂對他成長的重要性。雪祈從小便將聲音與色彩聯繫在一起,這使得他對世界的感知異於常人。書中詳細描繪了他如何透過聲音「看見」色彩,這些色彩不斷在他的腦海中擴展、變化,成為他理解世界的媒介。 在這樣的背景下,雪祈對音樂的熱愛自然展開。四歲開始練習鋼琴,他的成長過程充滿了音樂的滋養,從最初的單純聆聽到逐漸學會演奏,音樂成為他生命中的核心。書中對於他如何逐漸深入爵士樂的過程描寫得極具感染力,讓人感受到音樂對於雪祈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表演形式,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他與世界交流的語言。 小說的最大亮點之一是雪祈如何在音樂中看到「色彩」。這種跨感官的描寫不僅使故事充滿詩意,也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音樂對他內心世界的影響。例如,當雪祈聽到鋼琴聲時,他腦海中會浮現出各種不同的色彩,這些色彩與他所聽到的音符互相呼應,使得聲音不僅僅是一種聽覺上的經驗,更是一種視覺上的盛宴。這種對聲音與色彩的聯想,也使得雪祈的音樂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讓人不禁好奇他的演奏將會如何感染觀眾。 除此之外,小說中對雪祈與其他音樂人的互動也有著細膩的描寫。澤邊雪祈與他的夥伴們,都是年輕卻極具潛力的音樂人,他們共同在爵士樂的世界中奮鬥,為了在日本最著名的爵士俱樂部「So Blue」登臺表演而努力。這種夥伴關係不僅是音樂上的合作,更是一種心靈上的共鳴。透過這些描寫,讀者可以看到雪祈如何在音樂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並且在他們的支持下,逐步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 小說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充滿了個性,特別是雪祈的鋼琴演奏風格。他對鋼琴的熱愛與執著,使得他在每一次的演奏中都全心投入,無論是對音樂的細膩詮釋,還是對演奏技巧的追求,都展現出他對音樂的無限熱情。這種對音樂的執著,使得他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