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讀書心得】忌物堂鬼談

圖片
作者:三津田信三  譯者:沈俊傑 出版社:瑞昇 出版日期:2024/01/1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 傳送門 《忌物堂鬼談》是一部結合恐怖、懸疑與日本民俗學的驚悚小說,透過五個獨立但互相交織的故事,揭示了關於「忌物」的神秘詛咒。這些物品因其被詛咒的力量,會導致擁有者遭遇無法解釋的靈異事件,甚至招致死亡。在書中,我們隨著不同的主角,探索恐怖與未知的世界,揭示了人類在面對不可理解的事物時,內心深處的恐懼和無力感。 其中,書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將日常生活與靈異現象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恐怖就在你身邊」的氛圍。這些事件不僅僅是單純的恐怖場景,而是深刻挖掘了人類在面對恐懼時的心理反應與抉擇。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人們在面對壓力、危機甚至死亡時,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和世界。 主題探討 1. 忌物的詛咒與人類的無力感 忌物作為核心元素,象徵著無法控制的力量。無論是宮里由羽希隨身攜帶的扁梳,還是其他角色所遭遇的物品,這些忌物無一不讓人感到不可抗拒的詛咒力量。故事中的人物無論如何努力想要擺脫這些忌物,但最終卻無法逃脫其影響。這種無力感體現了人類在面對不可控的事物時,內心的恐懼和無助。 書中的忌物也帶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人類是否能夠真正理解和控制自己身邊的世界?許多恐怖的源頭並不是直接來自外界,而是人物內心的焦慮、恐懼與不安。這些內在的情緒最終投射到外在的世界,成為故事中的靈異現象。由此可見,作者不僅僅是在講述恐怖故事,更是在探討人類的脆弱與不確定性。 2. 日本民俗與怪談的結合 《忌物堂鬼談》將日本的民俗傳說與怪談相結合,增添了故事的真實感與文化背景。以「沙行者」為例,這個傳說中的靈異存在,象徵著死者的靈魂無法安息,並且會對打破禁忌的人進行懲罰。這類型的民俗元素不僅為故事增添了神秘感,還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深植於歷史與文化中的恐怖氛圍。 這些傳統的民俗傳說往往蘊含著道德警示或教訓,而在《忌物堂鬼談》中,它們被賦予了現代的詮釋。現代社會雖然已經遠離了古老的習俗,但人們內心深處對於未知的恐懼依然存在。作者巧妙地利用這些傳統故事,將它們與現代情境相結合,讓讀者感到熟悉但又陌生的恐懼。 3. 五個故事的結構與連鎖恐怖 《忌物堂鬼談》由五個故事構成,分別是《沙行者》、《背立者》、《讒言者》、《攝魂者》與《似而非者》。這些故事雖然看似獨立,但實際上它們之間有著隱秘

【讀書心得】形式與空無之書

圖片
作者:尾關露絲 譯者:張家綺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3/06/2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形式與空無之書》是尾關露絲(Ruth Ozeki)的一部充滿深刻思想和豐富情感的小說,通過探索個體與外界之間的張力,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既神秘又哲理的世界。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家庭的故事,還涉及生與死、個體存在與真實的探討,並運用獨特的敘事手法讓讀者在不同的層面上與文本互動。 小說的主角班尼,在失去父親後,世界開始變得無比陌生。他能聽到周遭物品的聲音,從骨灰的嘆息到衣物的呢喃,這些聲音越來越多,讓他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影響他的行為。這些聲音,某種程度上象徵著外在世界對內心的擠壓和侵入,當外界的噪音逐漸變得不可忽視時,班尼的生活也隨之失去控制。 班尼的母親安娜貝爾則陷入了另一種極端,她開始不斷囤積物品,這些物件填滿了他們的家,也壓迫著他們的生活空間。這種囤積行為與班尼所聽到的聲音形成了對照,兩者都反映出對失控感的不同反應。安娜貝爾試圖通過物品來填補失去親人的情感空洞,而班尼則被物品的「聲音」所壓倒。兩者的處境,顯示了人們在面對失落和空無時,如何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尋求安全感與存在感。 然而,班尼的救贖來自於一個神秘的書。這本書不僅是班尼與外界對話的橋樑,也是他的故事敘述者。這種書與人的對話模式,挑戰了傳統的敘事形式,讓書本成為了參與故事發展的主動角色。書本的存在不僅代表著知識與文化的承載者,也象徵著個人內心世界的展現。這讓讀者在思考書籍本質的同時,也不得不反思閱讀的意義和書籍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班尼在圖書館中找到了一絲安寧。圖書館作為一個安靜的、充滿知識的場所,與他日常生活中的混亂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這裡,物品的聲音被壓低,而圖書館成為了他與自我重新連接的場所。在這裡,他遇見了藝術家少女「阿列夫」,並與她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時,他也遇到了詩人兼哲學家的流浪漢「瓶人」。這兩個角色分別代表著藝術與哲學的兩種思維方式,幫助班尼開始探討「什麼是真實」這個古老而又深刻的問題。 尾關露絲的小說,雖然以班尼的成長故事為主線,但同時也觸及了許多現代社會的議題。物品的囤積與聲音的紛亂,似乎隱喻了當今消費社會中,人們被物質世界所壓迫與支配的狀況。班尼的世界越來越失控,正如我們在過度依賴物質的社會中,逐漸失去自我與心靈的平靜。這種現代社會的

【讀書心得】希望‧新生2:心之勇士

圖片
作者:真如 出版社:福智文化 出版日期:2019/04/1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 傳送門   《希望‧新生2:心之勇士》是一部充滿智慧和關懷的心靈書籍,書中沒有僵硬的教條,沒有嚴肅的宗教界線,而是以一種真誠、溫柔且充滿感情的語調,帶給讀者溫暖和啟發。這本書旨在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們,在人生的風雨中找到希望,重新獲得勇氣和力量,成為自己的心靈勇士。閱讀這本書,能讓人感受到不斷成長和轉化的力量,逐步走出憂鬱的陰霾,邁向光明的未來。 全書主題:希望與新生 書名《心之勇士》讓人一眼看見其核心價值——希望與新生。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會經歷低潮與困境,這時,我們不僅需要從外界獲取支持與幫助,更需要從內心尋找力量,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勇士。書中強調,「希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可以從心中孕育、從智慧中引發的力量。透過書中提供的每日一則法語,讀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應用這些智慧,走向內心的解放與心靈的重生。 佛法智慧的應用 《心之勇士》所傳遞的智慧,根植於大乘佛法,並結合了現代心靈成長的觀念。這些智慧不僅是理論,而是實際可操作的「轉念」方法,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看待問題,打破原本束縛心靈的枷鎖。書中所提到的「心思惟的力量」強調了內心的力量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情感。這種力量並非神秘莫測,而是可以通過智慧的啟發,逐步訓練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力量。無論是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還是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書中的教導都能幫助我們培養更堅強的內心。 例如,書中提到「一天有如一個空籃子,我們應該謹慎選擇放入籃中之物。」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我們每天都可以選擇如何過好當下的每一刻,選擇積極的心態和行動,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正能量和希望。這種簡單卻充滿智慧的教導,正是《心之勇士》帶給讀者的核心價值——通過智慧與關懷,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靜與希望。 以溫暖筆觸傳遞關懷 書中的語言充滿了溫暖與關懷,讓人感覺到如沐春風。無論是書中的法語,還是作者真如的筆觸,都充滿了深情與溫柔。這種溫柔的語言讓讀者在閱讀時感受到一種無形的陪伴,彷彿作者正在透過文字與讀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這種情感的交流,不僅僅是理智上的啟發,更是一種情感上的共鳴,讓讀者感受到自己的內心被理解和支持。 例如,書中提到「你雖然被傷害,但你依然擁有快樂的權利,那權利是屬於你自己的,沒有人可以奪走。」這句話對於那些曾經經歷過痛

【讀書心得】希望・新生

圖片
作者:真如 出版社:福智文化 出版日期:2018/01/3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 傳送門 《希望・新生》是一部融合佛法智慧的精華之作,旨在以最貼近生活的語言,幫助讀者從佛法的角度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並藉由修心提升個人心靈層次。這本書不僅僅是宗教的教誨,更是跨越宗教藩籬的智慧分享,適合任何人閱讀,無論他們是否有宗教背景。在這本書中,作者真如老師透過她多年的修行體驗和內在覺悟,向讀者傳遞著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光明與希望的智慧之路。 從四季到生活——心靈修行的旅程 《希望・新生》的結構是以四季的運行為編輯框架,將修行的過程比作自然界的變化。春天代表善念的萌芽,象徵著我們內心的善良本性在合適的環境中可以成長;夏天則象徵無礙的行動,意味著我們在修行中不應該受限於外在的困難或障礙,而是要以開闊的心態面對挑戰;秋天代表著破除煩惱,提醒我們在內心成長的過程中,應學會如何面對並消解那些阻礙我們內在平靜的情緒和困惑;冬天則象徵著豐收與喜悅,經歷了修行的艱辛,我們終能在心靈的冬季中收穫平和與智慧。 這種編輯方式不僅讓人感受到修行的過程與自然變化相互契合,還能讓讀者在四季的變換中體悟到內在心靈成長的不同階段。每一季的修行都有其特定的智慧與涵義,使得整個修行過程充滿層次感與連貫性。同時,讀者也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隨時翻閱,從書中的每一篇短文中得到靈感與啟發。 佛法智慧與生活的結合 書中的每則法語都旨在將佛法的深奧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使得修行不再是一個與現實生活脫節的概念,而是可以直接應用於日常。無論是面對工作中的壓力,還是家庭中的挑戰,書中的智慧都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平衡的方式,並引導我們以更寬廣的視角去看待和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這本書將佛法中的「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作為核心教義,並將其轉化為簡單易懂的生活原則。例如,布施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付出,更是心靈上的慷慨;持戒則強調的是我們在面對誘惑和困難時的自律;忍辱教導我們如何在面對挫折時保持內心的平靜;精進則是要求我們在修行和生活中不斷努力進取;禪定則讓我們學會在忙碌的現實中找到內在的平靜;而智慧則是最終讓我們能夠在各種境界中保持清醒的心靈。 這些教義看似簡單,但真正要融入生活並非易事。而《希望・新生》正是透過具體的實例和深刻的洞見,讓讀者明白如何將這些原則落實到日常的每一刻,從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心靈

【讀書心得】尾道四季

圖片
作者:尼克.布萊德利 原文作者:Nick Bradley 譯者:歸也光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9/03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尾道四季》是一部充滿日本風情的作品,由尼克·布萊德利所創作,透過芙珞這位英日譯者的視角,讓讀者深入了解尾道這座日本小鎮的美麗與神秘。同時,《尾道四季》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翻譯與譯者的故事,還是一場關於自我探索與生命旅程的反思。這本書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重新思考了關於時間、地方、人際關係等許多重要的議題,並感受到了小說裡所描述的寧靜之美。 故事圍繞著譯者芙珞的心路歷程。芙珞剛完成了她夢想已久的譯作,然而卻陷入了自我懷疑與迷茫。這段情節讓我不禁想到,許多人在達成目標後,往往會感受到一股空虛,仿佛完成目標後,接下來的人生少了方向。芙珞在東京地鐵上偶然拾到一本名為《水之聲》的日文小說,並被深深吸引,最終決定翻譯這本書。這個契機引導她走向一條新的道路,也讓她的生命產生了新的可能性。 《水之聲》是一個關於尾道小鎮的家族故事,主要圍繞著咖啡店主人綾子與她的孫子響之間的複雜關係。這段故事中,綾子的性格嚴苛且孤獨,而響則深受家庭悲劇的影響,兩人之間的互動充滿了無法訴諸言語的張力。小說描寫了他們如何在困難的過去與家族悲劇中尋求和解,並逐漸理解彼此。這些情節表現了人際關係中的脆弱與堅韌,也讓我感受到了在生命的漫長過程中,家庭與親情的重要性。 在閱讀的過程中,書中反覆出現的尾道風景成為故事的重要背景。透過精緻的描寫,讀者可以隨著芙珞的腳步,一同感受四季變遷下的尾道。春天的櫻花,夏日的蟬鳴,秋天的紅葉,冬季的白雪,這些自然景觀與人物的心境相互交織,形成了故事中的情感底色。在這些描寫中,尾道不僅僅是一個物理上的存在,更是角色們情感的投射與寄託。這種風景與情感的交融,讓我不禁感受到自然與人之間的深刻聯繫。 芙珞在翻譯《水之聲》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自己內心的困惑與掙扎。她逐漸發現,書中的綾子與響其實與她自身有著許多共通點。他們同樣面對著失落與孤獨,同樣在尋找人生的方向。芙珞跟隨著書中的角色來到尾道,企圖親身感受這座小鎮的魅力,並希望找到這本小說的作者。在這段旅程中,她不僅深入理解了小說中的角色,還逐漸找回了自己的內心平衡。 《尾道四季》讓我反思了許多關於自我與世界的問題。首先,芙珞的心路歷程讓我深刻感受

【讀書心得】完全無罪

圖片
作者:大門剛明 譯者:林美琪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10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完全無罪》這本書的核心,探討了正義與罪惡之間的界線如何模糊不清,以及人們如何在法律和道德的灰色地帶徘徊。大門剛明的這部作品以日本社會的司法制度為背景,並且深入揭露了冤案、錯判與正義扭曲的現象。從故事的構架到人物的塑造,作者以懸疑推理的形式,探討了我們對於「正義」的定義以及其背後的種種矛盾。 故事的主線圍繞著年輕女律師松岡千紗,她在贏得了一場備受矚目的官司後,接手了一件二十一年前的誘拐殺人案再審案件。這是一件看似早已塵埃落定的案件,罪犯平山聰史因為自白而入獄,但這場冤案卻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露出許多疑點。隨著千紗的調查深入,整個故事逐步揭開層層謎團,讓讀者一步步進入一個錯綜複雜的正義迷宮。 松岡千紗的角色塑造十分生動,她既是一位專業的律師,也是這個故事的受害者之一。她童年時期曾經遭遇過誘拐,但僥倖逃脫,這段經歷成為了她持續夢魘的根源。多年來,她不斷夢見一個巨大而猙獰的臉孔,那張臉代表著她心中無法解開的恐懼與傷痛。這些夢境不僅讓她難以平靜面對現實,也讓她對再審案件有著不同的情感共鳴。她的調查不僅是為了平反被冤枉的罪犯,還是一場自我救贖的旅程。她想要解開的,不僅是法律上的真相,還有自己內心深處埋藏多年的恐懼。 整個故事的另一條重要線索是退休警部有森義男,他是當年案件的主要偵辦者之一。二十一年前,他堅定地認為平山聰史就是案件的真兇,並且透過強硬的手段讓他認罪。然而,在再審過程中,有森的執著與固執逐漸顯得愚昧且殘酷。他代表了一種過度自信的正義觀,這種正義以強硬手段達成目的,無視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有森的角色象徵著法律執行者在追求正義時,可能會因為偏見和成見而走入歧途,甚至陷入道德的泥沼。 而在案件的過程中,一系列令人不安的事件接連發生:證人突然死亡、關鍵證據神秘出現,以及匿名電話聲稱握有真兇的證據。這些情節讓讀者不斷懷疑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無論是警察、律師還是檢察官,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正義」中迷失。究竟誰是正確的?誰在說謊?這些疑問貫穿全書,讓讀者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除了懸疑的情節外,這本書更引人深思的是其對正義與罪惡的深層探討。書中的每一個角色似乎都有自己的正義觀,而這些正義觀之間的衝突,恰恰反映了現實中司法

【讀書心得】困惑的心

圖片
作者:理察.鮑爾斯 原文作者:Richard Powers 譯者:施清真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7/04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 傳送門 平裝版-> 傳送門 《困惑的心》是一部探討親情、科學與生態危機的小說,這部作品由普立茲獎得主理察·鮑爾斯撰寫,呈現了天文學家席歐·拜恩和他九歲的亞斯伯格症兒子羅賓在面對家庭變故和環境危機時的情感旅程。這本書讓讀者深入反思當代生活中的諸多困境,包括人類對外太空生命的探索、心理治療的界限以及對自然環境的漠視。 書中,席歐和羅賓這對父子的生活發生巨變,羅賓的母親去世後,這對原本依賴母親建立情感聯繫的父子關係變得緊張而敏感。羅賓自小對地球生態充滿熱情,尤其關注瀕危物種,並以繪畫表達他的情感。然而,隨著母親的離去,羅賓的情緒逐漸失控,並因此陷入與同學的衝突,甚至面臨退學危機。席歐不希望兒子過早接受精神藥物治療,於是探索了一種實驗性的神經反饋療法,希望藉此幫助兒子重新掌控情緒。然而,這段療程的進行卻揭示了人類心靈與自然間的深層聯繫,也讓席歐重新思考人類與宇宙的關係。 父子關係與心靈探索 《困惑的心》最引人入勝的,是父子之間的深刻聯繫。羅賓的心理狀態和天賦使他在理解世界的方式上異於常人,這讓席歐不僅要扮演父親的角色,還要充當他生命中的導師,帶領羅賓理解他所生活的複雜現實。席歐作為天文學家,長年致力於外太空生命的研究,而這份專業使他往往忽略了腳下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尤其是他和兒子的情感紐帶。在羅賓的問題和困惑中,席歐逐漸意識到宇宙的無垠與人類心靈之間的聯繫,這種探討成為小說的主題之一。 羅賓的一句問題「外太空比較大,還是腦子裡?」深刻地揭示了人類心靈的無限性。鮑爾斯通過這個問題,巧妙地將心靈的探索與宇宙的探險結合起來。這種結合不僅限於席歐的天文學背景,也反映在羅賓接受的神經反饋治療中。這種實驗性的治療旨在通過訓練大腦來調節情緒,幫助羅賓控制他的過激反應。然而,隨著治療的進展,父子之間的情感碰撞變得更加複雜,也暴露出科技和醫學在處理心理問題時的局限性。 環境危機與生態意識 書中的另一個重要主題是人類對環境的忽視和破壞,這一問題通過羅賓對瀕危物種的關注和他的母親艾莉的環保理念體現出來。羅賓的繪畫不僅是對動物的描繪,更是一種對自然世界的情感投射。他通過這些畫作試圖理解和表達他對於環境破壞的痛苦和憤怒。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