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1973年的彈珠玩具
作者:村上春樹
譯者:賴明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6/18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1973年的彈珠玩具》是村上春樹「青春哀愁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前承《聽風的歌》,後續《尋羊冒險記》。這部小說探討了青春中的孤獨、迷茫與尋找出口的渴望,充滿了村上特有的詩意與疏離感。
故事以1973年為背景,主角「我」與一位名叫「老鼠」的朋友成為情感的核心軸心。兩人分別住在相隔700公里的兩個城市,這樣的距離既是物理上的,也是心靈上的象徵。他們之間的關係充滿了無法言喻的距離感。故事從那年九月開始,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是入口。我想如果有出口的話該多好。」這一句話道出了全篇的基調——對出口的渴望,對改變命運的希冀。
1973年秋天,老鼠心中開始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彷彿某種惡意的東西正在潛伏,就像鞋子裡的小石子一樣,無法忽視。隨著夏天的結束,老鼠的內心似乎也被某種無法擺脫的陰影籠罩。他仍然維持著夏天的裝扮,穿著舊T恤、剪短的牛仔褲,拖著疲憊的身軀走進「傑氏酒吧」,與吧台後的酒保傑面對面,飲著過度冰冷的啤酒。這樣的場景充滿了孤寂與冷漠,彷彿時間停滯不前,生命無法推進。
老鼠感覺自己的時間被切斷了,仿佛在某一個瞬間一切都中止了,而他無法理解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他手握著一根已死的繩子,象徵著他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也無法找到人生的方向。穿越過草地,推開一扇又一扇的門,卻沒有一扇門能引導他走出困境。這種無助感像極了冬日裡失去翅膀的蒼蠅,或是注定流入大海的河流。老鼠只覺得自己被孤獨與無力感包圍,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在遠離他。
這樣的情感在小說中被具象化為季節的變換。一個季節走了,另一個季節隨之而來,人們在這過程中忙於打開和關上門,彷彿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短暫而流動的。季節的流逝成為人生無常的象徵,也反映出角色們內心的迷惘與無奈。小說中提到,如果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遺忘了,那些季節可能還會幫忙傳遞,然而,這樣的機會似乎已經遙不可及,只留下風聲和季節的死亡。
村上春樹的文字風格總是充滿詩意與哲思,他通過簡單的日常場景和人物內心的孤寂,構建了一個充滿隱喻的世界。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中,老鼠的孤獨象徵著人們在現代都市生活中的無力感與疏離感。即使周圍有著熟悉的朋友和場景,但內心卻彷彿被切割成無數的碎片,難以拼湊出完整的自我。
小說的核心主題圍繞著「尋找出口」的過程,這也是村上作品中一貫的主題之一。無論是《聽風的歌》中的自我探索,還是《尋羊冒險記》中對神秘羊的追尋,村上總是在描寫角色們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困境與迷惘。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中,老鼠與「我」所代表的正是這種對出口的追尋,對改變現狀的渴望。然而,這個出口並非總是能夠輕易找到,有時候它甚至不存在,這也增添了故事的悲劇色彩。
老鼠是村上筆下常見的典型角色之一,他們通常是孤獨而迷茫的,似乎被困在某種無法擺脫的現實中。他們有著敏感的內心,但卻缺乏改變生活的動力或機會。因此,老鼠在故事中的掙扎,也反映了許多現代人所面對的共同困境。在現代社會中,個體常常感到自己被世界的快速變遷所吞噬,難以找到自我的價值與方向。
然而,即便如此,村上的作品並非全然絕望。他常常在這種孤寂與無力中注入一絲微弱的希望。這種希望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改變,而是來自於內心的覺醒。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中,雖然老鼠和「我」都在尋找出口,但最終他們的出口不一定是具體的某個地方或事件,而是一種對生命的理解與接受。這也是村上作品中的一種常見結論:即使世界無法改變,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如何看待它,如何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973年的彈珠玩具》是一部關於孤獨、迷茫與尋找出口的小說。村上春樹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出角色們內心的掙扎與困惑,並以詩意的語言構建了一個充滿隱喻與哲思的世界。對於讀者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在現代生活的洪流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像老鼠一樣,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出口與方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