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厭世時代的生命哲學

作者:森岡正博

譯者:卓惠娟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3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厭世時代的生命哲學


讀完《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這本書後,讓我對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本質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本書並不是一部傳統的心靈雞湯,也非純粹的悲觀主義之作,而是透過冷靜、理性的哲學視角,探討人生、生命、死亡與存在之間的種種關聯。作者森岡正博引述了多位哲學思想家的見解,從反出生主義的角度切入,挑戰了我們對生命和苦難的既有認知。


反出生主義的起源與思考


書中引用了貝納塔(David Benatar)的「誕生傷害論」,這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哲學觀點。貝納塔主張,出生本身就是一種損害,並認為不出生的人無需經歷生命中的苦難,因此從道德上來說,不出生是更好的選擇。他的理論將幸福與苦難進行了數學式的對比:即使一個人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樣的幸福也無法抵消生而必經的痛苦。根據貝納塔的觀點,我們應該主動降低出生率,甚至最終走向人類的滅絕,因為這樣可以減少痛苦。


這一論點或許在許多人眼中過於極端,甚至難以接受。畢竟,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仍然渴望追求幸福與快樂,儘管在這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經歷痛苦。然而,貝納塔的思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去審視生命的本質:即是否有必要承受痛苦,才能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浮士德的生命抉擇:肯定與否定的兩難


書中也引用了歌德《浮士德》中的經典角色梅菲斯特與浮士德,探討了出生與存在的意義。浮士德渴望擁有更多的生命經驗,即便知道幸福可能會轉瞬即逝,痛苦隨之而來,他仍然願意接受生命的挑戰;而梅菲斯特則徹底否定了任何形式的出生,認為宇宙應該是虛無,任何事物的誕生都是無意義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對讀者形成了強烈的思維碰撞:我們是否應該肯定生命中的美好,哪怕痛苦無可避免?還是該如梅菲斯特一般,認為不出生是最好的選擇?


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絕對的答案。浮士德的選擇代表了一種積極的生命態度,他願意為了可能的幸福而承受痛苦。而梅菲斯特則反映了一種更為消極的哲學觀點,拒絕所有的痛苦與歡樂。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無疑會不斷自問:如果我們有機會重新選擇,是否還會願意出生?


叔本華的無欲與涅槃


另一個書中探討的重要哲學家是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他主張生命的本質是一種痛苦,而這痛苦的根源來自於人類無止盡的欲望。叔本華認為,唯有放棄欲望,才能達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他的思想受佛教影響極深,認為人生的至高境界是達到「無意志」的狀態,這與佛教中的「涅槃」概念不謀而合。叔本華認為,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內心的寧靜,而非外在的物質追求。


在叔本華的思想中,死亡並不是一種解脫,因為自殺是一種帶有強烈意志的行為,並沒有真正放下對生命的執著。他認為,只有徹底消除欲望,才能迎來平靜的死亡。這一點與貝納塔的思想相呼應,兩者都認為生命中的痛苦無法避免,而唯一能做的就是主動放下對生命的執念。


然而,叔本華的思想並非完全的悲觀,他認為即便生命中充滿痛苦,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內心的修行,達到一種超脫世俗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痛苦不再主宰我們的生活,而我們也不再被欲望所驅動。這樣的觀點在現代社會中,或許能給那些感到壓力與焦慮的人提供一條解脫之路。


尼采的永恆回歸與命運之愛


相比於貝納塔和叔本華的消極態度,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哲學思想則顯得更加積極。尼采提出了「永恆回歸」的概念,認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會無限次重複,而我們每一個人也會無限次地經歷相同的生命經驗。尼采的理論要求我們以「命運之愛」(amor fati)的態度接受生命中的一切,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因為這些經歷都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並且不可避免地會再次發生。


尼采的思想強調,無論生命中有多少痛苦,我們都應該積極地擁抱它,因為痛苦本身也是人生價值的一部分。他的「命運之愛」並不是消極的順從,而是一種對生命的積極肯定。我們不僅要接受生命中的美好,也要接受痛苦,因為這些痛苦塑造了我們的個性和命運。


尼采的哲學對我而言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他的「永恆回歸」挑戰了我們對時間和存在的傳統觀念,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中的每一刻是否真的具有價值。如果我們知道每一個選擇都會無限次重複,我們會不會更加慎重地對待自己的每一個決定?


結論: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苦難與幸福


《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這本書以其冷靜且深入的哲學探討,讓我重新審視了生命中的苦難與幸福。無論是貝納塔的誕生傷害論,還是叔本華的無欲哲學,這些思想都挑戰了我們對生命的傳統認知。而尼采的「命運之愛」則讓我們看到了一種積極的生命態度,即便在面對無盡的苦難時,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存在的價值。


書中的諸多哲學家提供了不同的視角,讓讀者有機會在這些思想中找到自己對生命的答案。這本書或許不會給我們一個確定的解答,但它的價值在於激發了我們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充滿苦難的世界中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我看來,無論生命中有多少痛苦,這些經歷都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正如尼采所說,我們應該以「命運之愛」的態度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因為每一個選擇、每一段經歷,最終都會塑造出獨一無二的我們。而這,或許才是生命的真正意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