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

作者:胡慕情

繪者:Irene Chung

出版社:鏡文學

出版日期:2024/01/2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有聲書->傳送門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


這本書以台灣史上首例女性連環詐欺弒親案為背景,從女性的角度來探討這個震驚社會的事件。透過資深記者胡慕情的筆觸,讀者能夠深入了解林于如這位女死囚的內心世界,並且重新思考犯罪背後的社會結構與人性複雜性。


文章中,胡慕情特別強調,犯罪行為並非僅僅出自個人意願,而是社會、家庭、個人心理與外在環境交錯的結果。林于如的故事便是這種交織下的產物,她並非單純的「驚世媳婦」或「黑寡婦」,而是一個在多重壓力與絕望中走向犯罪的複雜人物。這本書不僅是對案件本身的報導,更是對於「罪惡」的哲學性探討:犯罪究竟是個人選擇的結果,還是背後有著更深層的社會問題?


透過林于如案,胡慕情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是否可以只透過犯罪的結果來評判一個人的全部?媒體報導與社會輿論常常將犯罪者簡化為符號,忽略了他們背後的情感和遭遇。林于如被描繪成冷血的殺人犯,但當我們進一步了解她的生活軌跡時,會發現這並非一個簡單的好壞之分。書中多次提到,她的犯罪行為與心理狀態有很大關聯,甚至涉及精神健康問題。這使得人們不得不反思,究竟死刑是否為唯一的解決方案?死刑是否能真正解決犯罪背後的社會問題,還是只是將問題簡單化處理?


胡慕情在書中透過多次與林于如的書信往來與面對面的獄中訪談,揭開了這個被社會定義的「黑寡婦」背後的另一面。在媒體報導中,林于如的形象被塑造成一個貪婪、無情的女性,然而透過書中的記錄,我們可以看見她如何面對自己內心的痛苦,如何一步步走向絕望的深淵。這些記錄不僅僅是犯罪的描述,更是對人性與命運的探索。


書中,林于如的自傳部分特別具有衝擊力,她描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從一個女兒、妻子到母親的角色變遷,並逐漸被家庭壓力與外界的期望壓垮。這些壓力最終導致她在情感上崩潰,進而走上了無法回頭的犯罪道路。書中描繪的這段過程讓人深感震撼,也讓讀者不得不反思,我們對待女性、對待家庭角色的方式是否過於苛刻?


此外,書中也揭露了台灣媒體如何對此案件進行報導。媒體往往喜歡誇大犯罪者的惡行,將他們妖魔化,以吸引公眾注意。這使得林于如的形象更加單一化,成為社會譴責的對象。但書中透過多方訪談與深入調查,揭示了案件背後更複雜的現實。這提醒我們,不應該輕易相信媒體所呈現的單一故事,而是應該保持懷疑與深入思考。


胡慕情的書同時探討了台灣的法律制度,特別是對於死刑的爭議。她透過林于如的案例,反思死刑是否真的是懲罰罪犯的最佳方式。林于如因連續弒親與丈夫被判處死刑,但胡慕情提出,當罪犯的犯罪行為與精神健康問題相關時,死刑是否仍然具有懲罰的意義?她質疑,社會是否只是用死刑來處理犯罪問題,而不真正解決其背後的根本原因。


本書通過林于如的故事,引發了人們對死刑、女性犯罪、家庭壓力、社會結構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這是一個複雜的案件,涉及到的議題遠超出單純的刑事判決。胡慕情透過對案件的深入調查,挑戰了我們對於犯罪與懲罰的既有觀念,並呼籲我們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應如何對待犯罪者?如何看待犯罪的成因?死刑是否真的是解決問題的最終答案?


最後,這本書也讓我們思考社會對女性的苛刻標準。書中指出,當男性犯罪時,他們通常不會被冠以特殊的稱號,然而女性犯罪者卻往往被賦予諸如「黑寡婦」或「驚世媳婦」這樣的標籤。這反映了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也突顯了性別在犯罪報導中的不公平對待。


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是對林于如案件的詳盡報導,更是對人性、社會與法律制度的深刻反思。透過這個案例,胡慕情成功地將讀者帶入一個複雜的犯罪世界,讓我們重新審視社會對於犯罪與懲罰的看法。這本書值得每一位對社會正義、女性議題與法律制度有興趣的讀者深入閱讀與思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