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Rewire-神經可塑性:用神經科學突破行為模式迴圈,終結焦慮、恐慌和憂鬱,實現最佳的心理健康

作者:妮可.維諾拉

原文作者:Nicole Vignola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4/06/0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Rewire-神經可塑性:用神經科學突破行為模式迴圈,終結焦慮、恐慌和憂鬱,實現最佳的心理健康


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經常被焦慮、恐懼和憂鬱所困擾,這些情緒無法控制地侵蝕日常生活,讓人陷入無止境的消極思維當中。這本基於神經科學的書籍,以科學證據為基礎,提供讀者如何透過重新連結大腦,來擺脫負面情緒的具體建議。大腦的可塑性告訴我們,人不論年齡,都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而這些改變可以顯著提升生活質量、改善人際關係以及促進事業的成功。


焦慮與消極思維的背後——神經系統的運作


書中首先提到,我們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已被設計為優先處理負面事物。這樣的設計使人們更容易受到過往負面經歷的影響,並持續在內心中重複著這些故事。這些自我敘述往往來自家庭、朋友或社會的評價,進而形塑我們對自己的看法。然而,這些信念大多是無意識形成的,我們的大腦無法分辨其真偽,只會依照它們的頻繁出現來進一步鞏固。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人會陷入「我不夠好」這樣的思維陷阱中,日復一日地強化這種負面的神經連結。


值得慶幸的是,現代神經科學研究顯示,大腦具有可塑性,即便是成人的大腦,也能形成新的神經連結,並調整既有的神經突觸,從而重組自己的思維方式。作者形容大腦的健康就像是硬體,而心理健康則是軟體。在開始升級心態這個「軟體」之前,我們需要確保大腦的「硬體」運作正常。一旦掌握了如何利用神經科學進行大腦重塑,便能養成新的習慣,擺脫負面情緒,創造出自己最理想的版本。


神經科學的實用工具:從科學到行動


書中提供了多種調節神經系統的實用工具,幫助人們調整情緒,擺脫自我設限。以下是兩個具體例子:


生理性嘆息:這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呼吸練習,可以在情緒激動時迅速恢復冷靜。具體做法是連續吸兩次氣(最好通過鼻子),然後閉氣一秒鐘,最後用嘴巴長而緩慢地呼氣。這樣的呼吸方式能幫助打開肺泡,增加氧氣攝入,同時有效地排出二氧化碳,向大腦發出「危險解除」的訊號。當情緒腦佔據主導地位時,新皮質的分析和判斷功能會被抑制,透過這種呼吸技術,心跳會逐漸下降,讓我們回到放鬆的狀態,重新掌控情緒。


眼動減敏療法(EMDR):作者指出,透過在開闊的大自然中移動眼球,可以安靜處理大腦中的杏仁核,這是負責恐懼的區域。EMDR療法利用目標導向的眼睛運動,幫助病人在無恐懼的情況下處理情緒和創傷。這種方法已被證明對焦慮和壓力管理具有顯著效果。


透過這些神經科學工具,讀者可以在面對情緒困境時,快速找到方法來調節自己的神經系統,恢復內心的平靜,從而更加清晰地分析問題,並作出理性決策。


擺脫負面信念,重寫自我敘事


書中進一步強調,個人信念對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許多人會因為過去的經歷而形成消極的自我認知,並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強化這些認知。例如,當我們相信自己「永遠無法改變」或「總是做不好」時,我們的大腦便會自動尋找證據來支持這些信念,從而讓它們根深蒂固。然而,通過神經科學的理解,我們可以認識到這些負面信念是可以改變的。


大腦的可塑性意味著,我們可以重新設計自己的思維模式,改變自我敘事。書中提供了幾個具體步驟,幫助讀者開始這一過程:


擱下手機,專注當下:手機等科技產品容易讓我們分心,阻礙我們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深入了解。作者建議每天騰出一段時間,不被外界干擾,專注於內在的感受與思維。


視覺化與重複練習:如書中所提到的鋼琴實驗,僅僅通過想像,便能改變大腦中的神經連結。這一點表明,視覺化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通過反覆練習,可以加強新的思維模式,並逐漸取代舊有的負面信念。


跨越恐懼,征服自我破壞:改變往往伴隨著恐懼和不安,這是我們的大腦對未知事物的自然反應。然而,書中強調,只要我們敢於面對這些恐懼,並持續進行自我調整,我們最終能突破自我設限,達到真正的改變。


健康的硬體,優化的軟體——如何支援心靈成長


除了重新塑造思維模式,書中還指出,個人健康的「硬體」也至關重要。如果我們希望達到長久的心靈成長,必須確保大腦的運作正常。為此,書中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1. 充足的睡眠:睡眠是大腦重塑的關鍵時期,能夠幫助我們鞏固白天學到的信息,並形成新的神經連結。缺乏睡眠會損害大腦的功能,阻礙我們的情緒調節能力,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2. 固定的運動:運動不僅有助於提升體能,還能促進大腦的可塑性。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人大腦中神經連結的強度更高,應對壓力的能力也更強。書中建議,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情緒和壓力。
  3. 與自然接觸:大自然能夠幫助我們縮小杏仁核,提升韌性,從而減少焦慮感。定期走進戶外,尤其是在寬闊的空間中漫步,對於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顯著。


結語:成為最好的自己


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腦的可塑性,以及如何透過科學的方式進行自我提升。無論我們曾經遭遇什麼樣的挑戰,神經科學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隨時都具備重新編程的能力。只要運用正確的方法,我們可以擺脫負面的信念,養成積極的習慣,最終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那個最好的自己。


這本書所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而是一個實用的工具包,讓每個讀者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神經科學的知識,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透過科學的理解和行動,我們可以擺脫過去的限制,迎接更加充實和快樂的未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