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巴黎侍者:城市黑暗中心的冒險,一位年輕作家眼中的底層巴黎

作者:艾德華.奇索姆

原文作者:Edward Chisholm

譯者:張家綺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4/03/0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巴黎侍者:城市黑暗中心的冒險,一位年輕作家眼中的底層巴黎



在作者的故事中,這樣的現實並不僅限於巴黎,而是所有現代化大都市的共同現象。無論是在倫敦、紐約、柏林、馬德里,還是羅馬,這種社會的階級分隔和勞動者的無形壓力都是無處不在的。人們習慣只關注自己眼前的美好風景、精緻的食物與高雅的店鋪裝潢,卻很少真正看到維持這一切的那些無名英雄。


法國的階級與社會分層


法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與文化傳承的國家,儘管已經走過了君主時代,但階級和種族的觀念仍深植於社會之中。法國社會的成功與否,常常取決於你在哪裡成長,進入了哪些學校以及選擇了哪些專業。與其他許多國家不同,法國並不鼓勵跨領域的發展,學術背景幾乎決定了職業生涯的走向。這一點在作者的敘述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巴黎,作為法國的首都和文化中心,更是這種階級分層的縮影。從市中心開始,巴黎按照一個順時針的旋轉方式向外延伸,分成了20個行政區。市中心象徵著權力與榮耀,擁有宏偉的建築與紀念碑;而外圍區域則逐漸變成工人階級與移民的棲息地。這種貧富分明的對比,讓巴黎這座城市成為了一個縮小版的法國社會,既有光鮮的表面,也有掩藏在暗處的貧困和壓力。


作者當時居住的巴黎第18區是一個工人階級的聚集地,位於巴黎的北邊。這裡充滿了犯罪、毒品交易與混亂的夜生活,被一些旅遊指南形容為不安全的區域。在這樣的環境下,作者第一次到達這個區域時,描繪了地鐵站外的街景:棕色的霧氣彌漫,街道上滿是垃圾碎屑,咖啡館裡坐滿了北非男人,急促地交談著,市場上售賣著來自非洲的食品和假冒運動品牌的服裝,唯一的白人則是乳酪攤位的店主。


這樣的場景讓我們看到了巴黎的另一面——一個與世人所想像的浪漫和高雅相去甚遠的現實。


餐廳的真實勞動


作者在巴黎找到的工作是在第4區的一家塞納河畔餐酒館(Le Bistrot de la Seine)。這家餐館位於富人區,吸引了大量的名人和觀光客。表面上,這是一個高檔的餐飲場所,提供時尚的法式美食。但實際上,它也是一個縮影,揭示了現代法國社會的階級分層。


餐館裡的員工大多數都不是法國本地人。廚房的出餐口由來自泰米爾的移民負責,他們曾是被歐盟列為黑名單的游擊隊成員;跑堂員和服務生來自各地,作者則是來自英國的跑堂員;廚房的洗碗工多是非法移民。這些人構成了餐館的基礎勞動力量,他們的工資微薄,工作環境艱苦,卻依舊在努力生活。


服務生們的薪水低得可憐,真正賴以為生的是小費。但即便如此,他們賺來的小費也往往會被迅速花掉,用於購買酒精、香菸和美食,這使得他們無法擺脫服務生的身份,只能在餐廳裡過著被壓榨的生活。作者作為跑堂員,連小費都無法獲得,只有靠偷拿麵包、喝剩的咖啡,或者是吃客人的剩菜來填飽肚子。


夢想與現實的對抗


餐館裡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夢想,但很少有人真正渴望一開始就進入這樣的工作環境。門口的接待員寶琳,原本來到巴黎是為了從事時尚行業,但最終卻淪為餐飲服務業的員工,一做就是八年,仍然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另一名服務生路西安,年輕時曾是電視劇演員,但迫於生計,最終成為了一名服務生。他在30歲生日那天告訴作者,他仍不願意放棄演員夢想,但現實卻在一再提醒他,這一切或許已經太遲了。


然而,也有一些人選擇接受現實。像德蘇沙,曾經夢想成為拳擊手,後來因為家庭的壓力,放棄了夢想,專心於服務生的工作。他努力工作,為家庭存錢,儘管他偶爾還會聊起拳擊比賽,但他已經學會了接受並愛上自己的工作。


結語


這篇文章揭示了在光鮮亮麗的巴黎背後,無數勞動者所面臨的艱辛與無奈。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夢想,有追求,但現實生活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放下自己的理想,去面對殘酷的現實。巴黎,這座城市表面上充滿了文化和歷史的光輝,但其背後卻隱藏著無數的掙扎與心酸。


這些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巴黎,也提醒我們,每一個美麗的表象背後,都有無數默默付出的勞動者在支撐著社會的運轉。這些平凡而真實的故事,才是巴黎生活的真正面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