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未來預演(二版):切斷情緒成癮神經鏈結,四週改變慣性腦迴路,換一個新未來

作者:喬‧迪斯本札

原文作者:Joe Dispenza

譯者:謝宜暉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1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有聲書->傳送門

 

未來預演(二版)



社群媒體的經營,隨著時間推移,漸漸讓我失去了最初的熱情。儘管平台上的互動依舊充滿趣味,然而真正能夠深入交談、建立緊密連結的朋友和合作夥伴,數量始終有限。這讓我愈來愈體會到「朋友不在多而在精」這句話的真理,於是我將更多的時間分配給家人和知己,這樣的選擇讓生活變得更加實在。在這樣的心境下,我也開始考慮是否要放棄目前的廣告合作,或者說,進入一種更佛系的經營模式——不主動尋求新的合作機會,但也不會刻意拒絕。如果合作夥伴能夠保持共識,我願意繼續合作,但那些以流量為導向、忽略內容價值的合作,則逐漸成為我生活中的過客。



儘管對於每一個合作機會我仍然保持開放的態度,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去完成每一項工作,這是我對合作夥伴的承諾,也是我個人一貫的價值觀。然而,近期的社群媒體互動與觸及範圍卻出現了顯著的下降,這讓我不禁聯想到我曾讀過的一本書《未來預演》。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認為我們的思維、習慣、潛意識與周遭環境形成了一個量子場,它既像物質般真實存在,也像能量般難以捉摸。只有當我們改變習慣和意識時,未來的結果才會發生轉變。


書中的兩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個案例講述作者的女兒夢想著前往義大利的音樂學院學習,但因為經濟條件有限,她無法實現這個夢想。作者鼓勵女兒以實現夢想的心態生活,並奇蹟般地,女兒竟然真的得到了資助,順利完成了這趟音樂之旅。第二個案例則是關於一組受試者,他們被分為兩組,一組進行實際的鋼琴練習,而另一組則僅在腦海中進行練習。最終結果顯示,兩組人在神經突觸的連結上產生了相似的效果。儘管如此,作為一個對科學有一定認知的人,我無法完全接受這樣的理論,因為神經突觸的增強並不意味著實際的表現會有所提升。這就像運動中的最大攝氧量,無法直接轉換成賽事中的優異成績。


然而,書中的這些觀點在我的生活中確實產生了一定的共鳴。儘管無法以科學證據來證明,但我仍然感受到這種思維轉變所帶來的影響。當然,書中有些過於理想化的個案,例如通過改變心態來治癒末期癌症,這是我無法認同的。然而,這本書啟發了我去反思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幾件事,讓我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現實中的三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發生在我去年前往國外訓練的時候。當時,我的環境相當優越,天氣涼爽,訓練夥伴的水準也很高,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訓練。然而,運動成績卻大大不如預期,讓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我甚至自嘲自己已經無法恢復到巔峰狀態了。回想起來,也許正是這種消極的心態開始影響了我的身體狀況,不久後,我的教練主動提出終止合作,而我的腿後肌也開始出現不適,最終甚至不得不暫停跑步訓練。


第二個案例發生在我回到台灣之後的求職過程中。我對自己心中理想的工作有很明確的期待,然而,三個月過去了,我的求職過程並不順利,經常在面試過程中進展順利,但最終卻收到拒絕信。這讓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對自信心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回頭看,也許是我的潛意識與行為習慣影響了最終的結果。


第三個案例則與社群媒體的經營有關。我無法確定這是否是因為平台演算法的改變,還是我內心的意念發生了變化,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兩者之間可能都有所關聯。這讓我想起另一本文學著作《臣服實驗》,書中提到要學會順應命運的安排。現在,我也試著以這樣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並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人事物上。


對未來的期待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反思與調整,我決定重新出發,並以更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未來的挑戰。換了新的教練後,我的跑步訓練也逐漸回到正軌,而我的工作也應該快要有個定論了。我開始在腦海中預演自己在各個領域取得突破的畫面,無論是運動表現的提升,還是職場上的成就。我也想像著自己舉辦了一場完美的婚禮,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並且以這種心態生活下去,就像是一個實驗,看看這樣的思維轉變是否真的會帶來實際的改變。


最後,我也勉勵自己,要重新拾起寫作的習慣,透過文字來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並從中咀嚼生活的滋味。這不僅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療癒,也是一種自我提升的過程。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或許我們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並從中學習與成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