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只有兩個人

作者:金英夏

原文作者:김영하

譯者:胡椒筒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3/12/0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只有兩個人



《只有兩個人》是一部由韓國作家金英夏所撰寫的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七篇各具特色的故事,圍繞著“失去”這一主題展開。這些故事以各種不同形式的“失去”來揭示人生中的不可避免的缺憾與不完美。通過這些故事,金英夏不僅描寫了個人與命運的碰撞,也引發讀者對人生中“失去”這一命題的深入思考。


“失去”與生活的碎片


金英夏在《只有兩個人》這本書中,探討了七種不同的“失去”:缺失、遺失、迷失、喪失、錯失、散失和奪失。這些看似相似的詞彙,實則蘊含了不同層面的情感與人生狀態。例如,在〈只有兩個人〉中,故事講述了一位父親和「我」之間的深刻情感聯繫,當父親離開後,留下來的人不得不面對內心深處的孤獨與迷茫。這種“缺失”不僅僅是親人離去的痛苦,也是關於如何面對世界的重新認知。金英夏通過這個故事探討了親人之間無法替代的情感聯繫,並且揭示了失去後的個人如何在世界中重新定位自我。


在〈尋找孩子〉中,故事的焦點轉向了一對父母在失蹤多年的孩子重新回歸家庭後的生活。他們本以為找回孩子是一種幸運,但實際上卻發現,這種“失而復得”的過程中夾雜著更多的困惑與痛苦。這種“遺失”與“找回”的過程讓他們的生活軌跡發生了轉變,卻未能帶來真正的幸福。這讓人深思,我們在失去後往往期待找回失去的部分,但即使找回了,也未必能恢復過去的平靜與完整。


不同形式的“失去”


金英夏擅長以簡單的情節刻畫複雜的情感,他描寫的“失去”並不僅僅限於物質上的損失,更多的是內心的破碎與無法挽回的情感流失。例如,在〈玉米與我〉中,小說家喪失了創作的熱情,這是一種對自我身份的迷失。喪失創作喜悅後的「我」,像是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意義,這種內心的空洞感成為了故事的主軸。在〈西裝〉中,主人公雖然沒能找回父親的遺體,但他卻穿著一套昂貴的西裝回到家中,這種象徵性的“錯失”透露出主人公對於生活中不可挽回之事的無奈與自我安慰。


而在〈人生的原點〉中,金英夏進一步探討了“迷失”這一主題。故事中的醫療器材店老闆與初戀情人重逢後,短暫的相聚未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這段關係像是命運的玩笑,他們短暫的交匯後又再次分道揚鑣,留給人的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與對未來的迷茫。這種迷失讓人感受到,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


生活中的荒謬與選擇


金英夏的小說以其對人性深刻的洞察而著稱,他不會輕易對人與命運的關係下定論。在《只有兩個人》這本書中,他通過不同的角色,展現了人生中的荒謬與無奈。無論是〈神的惡作劇〉中的年輕人在密室逃脫遊戲中不得不面對生死抉擇,還是〈崔恩知與朴仁樹〉中總編輯送別了老朋友的故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事件,實際上都蘊含著對人生本質的深刻反思。


在這些故事中,角色們往往被命運推向了邊緣,他們並非完全無助,但也沒有完全的掌控力。這種“邊緣化”讓人思考,人是否真的能掌控自己的人生,還是我們只是被命運推向某個未知的方向。金英夏通過故事中人物的選擇或無奈,揭示了人生的不可預測性以及人們在面對“失去”時的不同反應。


金英夏的風格與影響


金英夏的小說風格以其精緻的語言和對人性的敏銳觀察而著稱。在《只有兩個人》這本書中,他依然延續了這一風格,通過簡單的語言和深刻的情節,探討了人生中的重大命題。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以日常生活為背景,但卻深刻揭示了生活中的矛盾與不完美。金英夏不會對角色的行為做出評價,而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荒謬與無奈。


他的作品不僅在韓國廣受好評,也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翻譯出版。這種跨文化的影響力,顯示了他的小說中所探討的主題具有普遍性,無論是哪個國家的讀者,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共鳴。


結語


《只有兩個人》通過描寫“失去”來探討人與命運的關係,並通過不同的故事呈現了人生中的各種選擇與無奈。金英夏的筆觸細膩,故事中的角色並非英雄或反派,而是如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在日常生活中掙扎著前行。他讓我們看到,失去並不一定意味著結束,或許它只是另一段人生的開始。


透過這本小說集,讀者能夠體會到金英夏對於人性深刻的洞察,也能從中反思自己在面對“失去”時的態度與選擇。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失去了什麼,生活還將繼續,而我們也將在“失去”中尋找自我,走向未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