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譯者:姚仁喜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4/09/19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



《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這本書,旨在引導修行者理解修持的真正意義。書中闡明,修行的目標不在於追求短暫的快樂或世俗的成功,而是在更深層次上調伏內心,達到解脫。這樣的修持過程,不是為了讓人感覺良好,而是要逐步脫離對自我的執著和欲望,進而達到心靈的超越與自由。


修持的初衷與準備


修行不僅僅是為了獲得表面上的愉悅,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挑戰。在書中,作者強調修行者需要正確的心理建設,特別是在開始學佛或任何靈性修行之前,建立穩固的基礎尤為重要。這些基礎類似於我們在開始任何計劃之前,必須明確其重要性與價值。這就像要修建一座大廈,必須先打好地基,否則一切努力都可能半途而廢。


此外,修行的過程也如同駕駛一輛車上路,而這輛車必須經過精心的準備與維護。如果心靈還沒有完全準備好,便急於投入高階修行,那就像駕駛一輛尚未完全組裝好的車子,風險極大。因此,前行修持便成為一套完整且系統的訓練方式,不僅適合初學者,也適合已經修行多年的老修行者。


修持心態的調整


修行過程中,五種心態的培養至關重要。首先,我們需要面對真相的意願。死亡的無常是真理,然而人們總是傾向於逃避這樣的現實。面對困難、挑戰和痛苦,我們習慣選擇否認或抗拒,但這恰恰是修行者需要克服的障礙。


其次,修行者需要克服貧困心態,這種心態源自於對物質舒適的追求。只有當我們不再過度依賴外在的快樂源泉,才能真正放下,專注於心靈的成長與淨化。對「聖財」的貪求則是另一種積極的態度,我們應該無止境地追求慈悲、智慧與信仰,這些才是值得擁有的財富。


第三,修行者需要與時間賽跑,不能總是拖延修行,否則可能會錯失許多機會。當你理解修行是對抗驕慢與我執的過程時,你會發現這需要立即行動。


最後,修行必須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進行,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這些都會影響修行的進度與方式。因此,修行不應該是一種固定形式,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式。


四種修行的態度


在修行過程中,除了心態的調整,四種正確的修行態度也是至關重要的。第一種態度如同受傷的鹿,修行者需要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遠離塵囂,讓內心得到休息與成長的機會。這樣的場所能讓人沉靜,並專注於內在的修煉。


第二種態度如同獅子,修行者應該勇敢面對任何困境與挑戰,並且不被外界的干擾影響。世間的噪音與煩惱,如同獅子不會理會風中的聲音一般,應該讓這些無法影響我們的內心。


第三種態度如同風,修行者不應該過分執著於追求好的境遇或避開壞的境遇,應該讓心保持平靜,無論外界發生什麼,內心的安定與堅定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一種態度如同瘋子,修行者不應該在意世俗的評價或對失敗的恐懼。瘋子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而感到受傷,也不會因為別人的讚美而沾沾自喜。同樣,修行者應該放下對成功或失敗的執著,專注於修行本身。


現代社會中的修行之路


書中還提到,修行不僅僅適合出家人,現代社會中的在家信眾也能從中受益。現代人的生活忙碌,壓力大,但這不應該成為放棄修行的藉口。相反,修行應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透過調伏心念,改變習性,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達到修行的目標。


無論是出家僧侶還是在家信眾,修行的要旨都在於持之以恆地進行心靈的鍛煉。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應該急功近利。許多人以為佛法可以讓人快速獲得快樂或解脫,但事實上,這是一條長久且充滿挑戰的道路。


對修行的終極認識


書的最後部分討論了修行的最終目標,即如何真正脫離輪迴,達到心靈的解脫。修行者在面對種種誘惑與挑戰時,必須具備不屈的毅力與智慧,否則很容易陷入迷失。


修行不是為了快樂,而是為了更深層次的平靜與自由。修行者要有勇氣面對自身的弱點與缺陷,並以慈悲與智慧來引導自己走向解脫之路。這是一條充滿荊棘但值得追尋的道路,因為只有通過修行,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內心的真實與自由。


在書的整體架構中,修持的不同階段與心態都被清晰地描述,讓修行者可以逐步深入。而這本書的意義,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指引,更是一個不斷提醒我們心靈成長的重要伴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