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生活中的僞科學:頂尖醫學期刊評審以科學證據破解智商稅產品和危言聳聽的健康資訊

作者:林慶順

原文作者:Ching-Shwun Lin PhD

出版社:一心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24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生活中的僞科學



《生活中的偽科學:頂尖醫學期刊評審以科學證據破解智商稅產品和危言聳聽的健康資訊》是一本揭露現代社會中廣泛流行的偽科學資訊的書籍,透過專業的科學證據來闡述並破除一些常見的健康迷思。這本書由林慶順教授所著,教授擁有40年的醫學研究經驗,並曾在多家頂尖醫學期刊擔任評審,擁有相當豐富的專業背景。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討論保健食品和健康產品的真偽,更深刻分析了現代消費者如何在大量資訊中辨別真科學和偽科學。


書中提及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健康產品,例如磁力貼、鈦項圈和能量手環等,這些產品大多以「科學」為名,聲稱可以改善健康,然而,林教授透過查證和評估,揭示這些產品的真實效果和背後的行銷手段。以磁力貼和鈦項圈為例,這些產品通常標榜具有能量治療的功能,聲稱能減輕身體的疼痛、提升運動表現,甚至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然而,經過詳細的研究和科學證據的檢驗,這些產品並沒有任何實質的療效支持,其效果多數是來自於心理安慰而非實際的物理或生理改變。


此外,書中也針對一些熱門的保健食品進行了詳細的解析。紅麴膠囊和薑黃保健品是兩個備受推崇的健康產品,常被認為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改善血糖等。然而,林教授指出,雖然這些食品中的確含有一些對健康有益的成分,但目前的研究數據並不足以支持它們能有顯著的效果。這些保健品的作用常被過度誇大,甚至可能隱藏著一些健康風險,像是紅麴膠囊可能對肝臟造成負擔,過量服用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


手機和電磁波的影響也在書中佔有一席之地。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無線網路等設備的普及,許多人擔心長期暴露在電磁波中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有人認為手機可能會導致腦瘤或癌症。林教授以多篇科學研究為基礎,指出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電磁波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如此嚴重的影響。雖然電磁波的影響仍需更多研究來進一步確認,但現有的數據並不支持這些恐慌性的言論。


關於食物和營養補充劑的謠言,書中也提供了豐富的資訊。例如,許多人相信吃全肉飲食可以幫助減重或改善健康,然而這種極端的飲食方式卻可能帶來營養不良的風險。同樣地,純素飲食也因為少了許多動物性營養來源,可能導致維生素B12等營養素的缺乏,進而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林教授強調,均衡飲食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過度依賴某種特定飲食模式往往會忽略了整體營養需求,反而對健康造成傷害。


除了飲食和健康產品外,林教授也深入探討了其他常見的健康迷思。例如,「瘦瘦筆」這類減肥產品經常被廣告宣傳為能迅速幫助人們減重,然而實際上,這些產品的效果並不如所宣稱的那麼神奇,許多時候它們僅僅是通過抑制食慾來達到短期的減重效果,而這種方式在長期內並不能真正解決肥胖問題,反而可能導致代謝紊亂等健康風險。


書中也談到了許多保健食品和膳食補充劑的效果與風險。維他命補充劑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需要額外補充維他命。林教授指出,過量攝取維他命不僅無益,甚至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例如,維他命B3補充劑曾被推崇為抗老神藥,然而實際上,過量服用可能導致肝臟損傷,反而對健康有害。因此,消費者在選擇保健食品時應該謹慎,依照個人的需求和醫生的建議進行選擇,而非盲目跟隨廣告宣傳。


在這本書中,林教授不僅揭露了許多常見的健康謠言,還向讀者傳遞了如何辨別真偽科學的重要觀念。他強調,科學的根基在於實證研究,而非個人的主觀經驗或商業利益驅動的言論。當面對各種健康資訊時,我們應該保持懷疑態度,避免被看似權威的話語所迷惑,並學會如何從科學的角度來檢視各種健康聲明。


《生活中的偽科學》這本書透過嚴謹的科學證據,剖析了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健康謠言與智商稅產品,幫助讀者認清哪些是值得信任的真科學,哪些則是誇大不實的商業噱頭。林教授以其豐富的醫學背景和多年的研究經驗,為讀者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健康知識,同時也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批判性思維,避免被偽科學所誤導。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這本書不僅具有高度的參考價值,更是一把讓我們在健康海洋中辨識方向的指南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