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失格媽媽特訓班

作者:陳濬明

原文作者:Jessamine Chan

譯者:呂奕欣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2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失格媽媽特訓班



《失格媽媽特訓班》是一部深刻探討母職與社會期待的小說,讓人重新審視「好母親」的定義及其背後的壓力。故事圍繞著主角斐莉妲・劉,這位母親因一次短暫的疏忽失去對女兒的撫養權,被迫進入政府開辦的「失職母親矯正學校」,學習如何成為符合社會標準的「好媽媽」。這部小說的情節觸動人心,以其黑色幽默與超現實情境,呈現當代女性在母職、婚姻與自我之間掙扎的真實寫照。


小說中的母職困境:無形枷鎖的重量


斐莉妲的故事反映出現實中許多女性的共同處境。在丈夫背叛後,她的生活重心只剩下女兒哈莉葉。然而,只是離開女兒短短兩個半小時,社會便判定她失格,剝奪了她的親權。小說鋪陳的核心問題是:為何母親的每一步都要承受如此嚴格的監控?而所謂的「好媽媽」又是誰來定義的?


這部小說揭示了母親角色的極端雙重標準。母親必須無時無刻照顧孩子,不能犯錯,甚至不能休息,彷彿一旦有任何怠慢,就會遭受嚴厲批判。對斐莉妲而言,那兩個半小時的「失能」反映的其實是長年累積的疲憊——母職無假期、無支援,是一項漫長而孤立的任務。


失職母親學校:監控下的母愛試煉


小說中的「失職母親學校」是一種對母親行為的極端糾正,象徵著社會如何以苛刻的標準來衡量女性。母親們被迫接受訓練,學習迎合外界對母職的完美期待,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被監視和評分。這所學校不僅是對母親的懲罰,也是一種權力的展示,顯示政府如何插手家庭生活,控制女性的自主權。


小說以一種超現實的方式展現了這種對母愛的考核,讓人感受到如同反烏托邦般的壓迫。政府制定的標準不但不近人情,更忽視了每個家庭的獨特性與母親的個人需求。斐莉妲在這所學校中的掙扎,代表了每一位母親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的無形壓力:如何在社會的放大鏡下,既滿足他人的期望,又不失去自我?


母愛與自我:失落與重建之間的抉擇


《失格媽媽特訓班》深刻探討了母愛的多面性——它不僅是溫柔、奉獻與堅忍,也可能包含挫敗、掙扎與無助。在社會強調「賢妻良母」的期待下,母親往往忽略了自身的需求。斐莉妲的故事是一場對母職的重新審視——她不僅要證明自己可以成為一位合格的母親,還要在這個過程中找回自我。


小說也點出婚姻與母職的交織關係。在丈夫另組家庭後,斐莉妲不得不面對女兒與繼母日漸親密的現實。這段情節讓人看到,母職不僅是與孩子的連結,更是與周圍複雜人際關係的互動。斐莉妲的掙扎與成長,正是無數母親在愛與失落之間徘徊的縮影。


性別偏見與監控社會的隱喻


小說揭露了現代社會對女性的苛責與不公平。斐莉妲的遭遇反映了性別偏見——社會對母親的要求常超出對父親的標準。小說透過這種不平等,反思了社會如何將育兒責任過度集中於女性身上,使她們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


此外,小說中的「監控社會」是一種對權力擴張的警示。政府對母親的嚴密監控象徵著權力對私人生活的侵入,讓人聯想到喬治・歐威爾《1984》中對監視社會的描寫。這種監控不僅是一種懲罰,也揭示了人們如何在權力的操控下相互監視、評判。


結語:母親的困境,社會的鏡像


《失格媽媽特訓班》不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說,更是一面映照社會現實的鏡子。它逼使讀者重新思考:我們是否對母親的要求過於苛刻?是否忽視了她們在愛與自我之間的掙扎?小說讓人明白,每一位母親的故事都是一部獨特的成長史,她們的努力不應該只用「好」與「壞」來衡量。


這部小說的意義超越了親子教養,它探討了權力、性別與個人自由的議題,並以其情感深度與洞察力,觸動了每一位曾經獻身於母職的女性。無論是否身為父母,這本書都能引發人們對現代社會中家庭與個人角色的深入思考。斐莉妲的故事告訴我們,儘管母親的路途充滿挑戰,每一個錯誤與挫敗都是通往成長的契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