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奔赴:半個多世紀在美國
作者:孫康宜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13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奔赴:半個多世紀在美國》這本書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孫康宜的回憶錄,記錄了她一生中的艱辛和成功。作為一名出生於戰爭年代的華裔,她經歷了童年時的重大歷史事件,如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這些經歷深刻影響了她的心靈。然而,孫康宜選擇不被這些創傷擊倒,反而通過努力和決心,在美國成為一名傑出的漢學家,並最終獲得學術界的廣泛認可。這本回憶錄不僅是她個人生命的紀錄,也是她與這個動盪時代的相互影響與交織。
孫康宜的生命故事充滿了艱難和挑戰。她於1968年毅然決定離開台灣,前往美國追尋自己的學術夢想。當時她只有24歲,背負著童年創傷和人生的不確定性,但她依然選擇勇敢地面對挑戰。回憶錄中,她提到自己在白色恐怖期間曾患上失語症,這是心靈創傷的深刻體現。然而,孫康宜通過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知識,最終戰勝了這些創傷,並且在學術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書中描述了孫康宜在學術殿堂中的成長歷程,她從普林斯頓大學到耶魯大學的旅程不僅是知識的追求,也是生命意義的探索。她的研究領域廣泛,涵蓋中國古典文學、性別研究、文化理論等多個方面。這些研究不僅拓展了學術界對這些領域的理解,也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寶貴的視角。
《奔赴:半個多世紀在美國》不僅僅是一部個人回憶錄,它還記錄了孫康宜與許多學者和文壇人物的交往,包括費正清、余英時、蘇珊.桑塔格等,這些人物在她的學術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些學者之間的交流不僅是知識的碰撞,也反映了當時學術界的氛圍和學術研究的動態。
在書中,孫康宜也反思了她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戰。她提到,儘管前途未卜,但她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相信每個挑戰背後都有機會。這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使她在面對學術和生活中的種種挫折時,依然能夠保持冷靜和堅定。她的堅毅和不懈追求,讓她最終能夠從困境中走出,並獲得了學術界的高度認可。
這本回憶錄還記錄了孫康宜的日常生活和家世背景,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她作為一個學者之外的另一面。她的家庭背景和個人經歷,不僅影響了她的性格,也塑造了她對世界的看法。她的成長過程中,不乏艱辛與痛苦,但這些經歷最終成為了她成功的動力來源。
回憶錄的序言中,孫康宜引用了T.S.艾略特的詩句,指出時間是沒有起點和終點的,而她的生命故事正是這種時間流動中的一個片段。她認為,過去的經歷不僅塑造了現在,也影響著未來的發展。這種對時間和生命的反思,使得她的回憶錄不僅僅是一部個人史,更是一部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
孫康宜在書中表達了對多位貴人的感謝,特別是她的丈夫張欽次。她指出,張欽次是她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伴侶,與她同舟共濟,並且在她的學術事業中給予了巨大的支持。這段夫妻之間的深厚感情,讓讀者感受到她在學術之外的另一面,即作為一位妻子、母親和家庭成員的角色。
書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是文化與學術的交流。孫康宜在中西文化之間搭建了橋樑,通過她的研究和學術著作,讓西方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化。同時,她也將西方的文化理論引入到中國文學研究中,為這兩者之間的對話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種跨文化的視角,使她的學術成就不僅僅限於中國研究領域,而是在全球學術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體來說,《奔赴:半個多世紀在美國》是一部充滿力量和啟發的回憶錄。它不僅講述了一位華裔女性學者的成長故事,也反映了她在跨越文化和學術領域中的努力與成就。書中充滿了對生命、時間和命運的深刻反思,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了解一位傑出學者的生平,也能夠思考自己的人生旅程。
孫康宜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面對多麼艱難的挑戰,只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態度,我們都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向,實現心中的夢想。這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正是她成功的關鍵,也是這本書中最令人感動的部分。通過這本回憶錄,孫康宜將她的經歷和智慧傳遞給了更多的讀者,激勵我們勇敢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