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淨零碳排?別鬧了!:2030見真章
作者:陳立誠
出版社:獨立作家
出版日期:2024/08/07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1. 引言:挑戰碳排共識的現實
2050年全球實現淨零碳排放的承諾,儼然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目標,但陳立誠在《淨零碳排?別鬧了!:2030見真章》中,向這個承諾提出了尖銳質疑。作者認為,這個宏大的目標不過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像極了《國王的新衣》。在國內外減碳壓力下,許多國家紛紛響應2050淨零碳排的計畫,而台灣也不例外。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減碳運動,背後隱藏著重大的技術難題與經濟負擔。書中,陳立誠不僅揭示了淨零策略難以實現的原因,還提出了更多理性且務實的應對建議。
2. 核心觀點一:能源轉型的幻覺
書中從能源問題出發,強調現有的能源轉型計畫,尤其是依賴風能、太陽能等綠能,並不能如預期那樣有效替代傳統能源。陳立誠直言,台灣在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過度依賴這些不穩定的能源來源,導致整體供電系統的安全性受到威脅。此外,書中也點出「氫能」與「地熱能」等新能源的應用,在台灣並未展現出實際的可行性。透過分析台灣的能源政策與現實情況,作者警示過度依賴綠能是脫離現實的策略,無法支撐國家經濟的發展。
3. 核心觀點二:全球減碳計畫的漏洞
全球各國追求的2050淨零碳排目標看似雄心勃勃,實則充滿缺陷。作者批判國際能源總署(IEA)所提出的減碳路徑圖,指出其數據錯誤百出,並且沒有充分考量發展中國家在脫貧與發展上的需求。陳立誠進一步分析,2030年減碳40%的階段性目標,早在2023年便已顯示出難以達成的跡象。2023年的全球碳排放不降反升,這直接表明國際間減碳的努力進展不如預期,2050年的淨零目標也因此難以實現。
4. 核心觀點三:台灣的政策困局
台灣的減碳政策在全球壓力下變得愈發激進,政府投入了數以兆計的資金,嘗試實現能源轉型與減碳目標。然而,實際上,這些政策在執行上存在諸多困難。作者點出,台灣政府規劃的綠能建設,無法達到減碳所需的效率與成果,導致碳排放不降反增。書中以多個實例揭示,台灣在綠能發展上的問題與挑戰,如此下去,2050年的目標不僅遙不可及,反而會進一步損害經濟與民生。
5. 核心觀點四:2050淨零的幻滅
書中最具批判性的一部分,是對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本身提出了質疑。作者強調,淨零碳排的目標並非不可貴,但過於激進的推動方式,可能導致整個社會陷入更深的能源危機。減碳如同減肥,適度節食與運動是可行的,但過度絕食則可能損害健康。同樣地,激進的減碳政策未來可能會對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帶來難以預估的影響。
6. 總結與反思:務實的路線圖
在結語中,作者呼籲全球重新審視減碳計畫與目標,應該考量不同國家的實際發展需求,而不是一味追求「碳排歸零」這一看似理想的目標。他強調,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務實的行動比盲目的承諾更加重要。減碳政策應該與經濟發展並行,全球應該投入更多資源,研究如何在減少碳排的同時,不影響國家的經濟穩定與發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