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復返阿里山:一場跨時空的立體飛覽,一段失落鐵路的現地追尋

作者:黃同弘

出版社:蔚藍文化

出版日期:2024/08/12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復返阿里山



《復返阿里山:一場跨時空的立體飛覽,一段失落鐵路的現地追尋》是一本極具深度的專著,透過航照遙測的技術以及詳盡的實地考察,帶領讀者探索阿里山的歷史與現代風貌。黃同弘透過長達三年的研究,將近八十年來的航空照片結合現地探勘,重現了阿里山林鐵鹿屈山後線的軌跡與遺址。這本書不僅記錄了鐵路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審視過去數代人在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與工作的痕跡,並見證了台灣林業的起伏變遷。


在書中,作者通過分析美軍戰時航空照片、台灣空軍航攝影像與林務局自行拍攝的航拍圖檔,詳細描述了阿里山及其周邊地區的變遷。他們探索了阿里山林業的最北端,深入鹿屈山後線,發現了許多被遺忘的伐木工路,並揭開了歷史上重要的索道設施遺跡。在這段尋找遺失路徑的旅程中,作者及其團隊不僅憑藉航照分析,還透過實地調查,揭開了過去伐木與運輸活動留下的痕跡。


這本書的核心在於利用現代技術重新解讀過去的地景。書中提到的阿里山林鐵鹿屈山後線,早在1934年開築,並於1937年開始使用,之後於1930年代末期停止運作。通過歷史航照,這條遺失的鐵路被重新發現,其重要性不僅僅在於連接伐木場與林場,更見證了阿里山林業的輝煌歷史。當調查隊深入探勘鹿屈山後線,發現了多處生活平臺與工業設施遺跡,這些遺址是阿里山林業活動的核心場所。


書中提到的鹿屈山後線的遺跡,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被自然所覆蓋,調查隊要面對崩塌的山坡與繁茂的植被,努力追尋這條歷史遺跡的蹤跡。在這段艱難的旅程中,他們發現了鹿屈山聚落的十處生活平台,這些平台是伐木工人及其家屬的生活據點。他們找到了索道設施的基座與木結構,這些發現證實了當時的鐵路與索道系統仍然能夠通過航空照片與地面遺跡被重新解讀。


作者不僅探索了阿里山林鐵的歷史,也帶領我們走入那段伐木工、集材工與運材工等工人曾經生活過的時代。當時,這些工人與他們的家庭共同構成了阿里山的經濟命脈,他們的離去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得以透過航照分析這些早已不復存在的工業與生活遺跡,重新建構那段失落的歷史。


黃同弘在書中透過這些考古調查,展示了過去人們如何在艱難的環境中開闢出林業的發展路徑。他們利用航照技術重新審視這片大地,發現了許多未被記載的遺址。這不僅是對歷史的重現,也是一場文化與技術的交流,讓現代人有機會回溯過去的生活方式,從而重新理解阿里山的地景變遷。


黃同弘在書中不僅依賴航照的資料,更強調實地考察的重要性。透過實地考察,他們發現了許多在照片中無法辨識的細節,從生活器具到建築材料,這些遺跡將人們的記憶帶回那個伐木繁盛的時代。這段調查歷程充滿挑戰,卻也帶來了不少驚喜。作者在探索過程中發現了許多過去未曾記載的遺跡,這些遺跡見證了阿里山林業的興衰,並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這本書的出版無疑是對阿里山林業歷史的一次重要追溯,也為未來的遙測考古研究提供了範例。透過航照影像與實地探勘的結合,黃同弘及其團隊成功地將阿里山的過去呈現在我們眼前。這不僅是一部關於歷史的著作,更是一場對文化、技術與人地關係的深刻反思。


在當今數位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能夠利用遙測技術,輕鬆地探究過去的地景與遺跡。然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科技的進步並不能完全替代人類的實地探索。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入山探險,調查隊不僅解答了許多歷史謎團,還發現了更多過去未曾記載的細節。這段探索之旅不僅揭開了過去的面紗,也讓我們重新審視現代與歷史之間的聯繫。


《復返阿里山》不僅是一部專業的考古與地理研究著作,更是一部關於探索與追尋的故事。它提醒我們,無論科技如何發達,對過去的追尋仍需要我們親自涉足那些曾經生活過的土地,去感受歷史的脈動,去見證時間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跡。阿里山的故事並未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逝,而是透過黃同弘的筆觸,得以重新展現在我們眼前,成為一段跨越時空的追尋旅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為什麼房東不願辦租屋補助?內幕真相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