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作者:蘇碩斌, 江昺崙, 吳嘉浤, 馬翊航, 楊美紅, 蔡旻軒, 張琬琳, 周聖凱, 蕭智帆, 盛浩偉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7/12/0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終戰詔書》是昭和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向全日本宣讀的一篇重要文書,宣告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的決定。這一時刻,稱為「玉音放送」,成為日本戰敗的標誌。這篇詔書對於身處戰爭時代的台灣人來說,也是一個深刻的歷史轉折點,因為當時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許多台灣人被捲入這場全球性戰爭中,無論是作為軍人、工人,還是普通民眾,都在不同程度上經歷了戰爭的痛苦與困惑。
本書《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透過九個真實故事,從前線、後方、外圍三個不同的視角,描繪了在二戰陰影下,台灣人如何面對戰爭的挑戰、困境與變遷。這些故事提供了從個人角度理解歷史的窗口,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戰爭對人們心理與生活的影響。
前線的戰士與工人
在戰爭的最前線,志願兵羅東青年簡傳枝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士兵們的困境與掙扎。在婆羅洲叢林裡,簡傳枝並不知道天皇已經宣布投降,他依然在與飢餓、疾病作戰,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生死交鋒。這種混亂與孤立的情境,正是戰爭對個人身心的巨大考驗。這段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士兵們如何在未知與恐懼中倖存,如何在壓力與危險中掙扎前行。
同樣,在神奈川工廠內造飛機的少年工東俊賢,也代表了另一群為戰爭服務的年輕人。他們並非直接參與戰場的戰鬥,但他們的工作對於日本的戰爭機器來說同樣至關重要。天皇的玉音放送對他們來說,既是日本戰敗的標誌,也是他們青春歲月的終結。東俊賢不懂天皇的古語,直到工廠廠長宣布投降消息,他才真正理解了戰爭的終結。在這個瞬間,他的心中充滿了迷茫和不解,戰爭到底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是榮耀,還是無盡的創傷?
醫生吳平城的故事則帶我們來到了西貢病舍。他是少數從神靖丸船難中倖存下來的人之一,當他聽到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時,內心既有喜悅也有困惑。他開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作為一個台灣人,他是否已經成為中國人?這種身份認同的困惑,也是戰爭結束後,許多台灣人面對的共同問題。
後方的家園與情感
戰爭的影響並不僅限於前線士兵,後方的民眾同樣承受著戰爭帶來的巨大壓力與變化。楊千鶴的故事展示了戰爭給普通家庭帶來的痛苦與希望。她在台北的家因轟炸而滿目瘡痍,當她得知終戰的消息,抱著一歲的女兒返回家鄉,迎接她的卻是戰爭遺留下的混亂與破壞。這段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戰爭如何摧毀了人們的家園,也讓我們感受到在絕望中的那一絲希望,隨著戰爭的結束,人們渴望重建生活。
黃金桂的故事則將我們帶回到台中山區的雙冬學園。這是一個以避難為目的的學校,戰爭期間許多學生被迫離開家園,來到這裡尋求安全。當玉音放送響起時,她的老師塩澤亮無法抑制內心的情感,哽咽著告訴學生們戰爭結束了。這種情感上的釋放,代表了戰爭對每個人心靈的巨大負荷,戰爭結束後,人們終於可以開始釋放多年來積壓的情緒。
在台北放送局工作的呂泉生,在聽完玉音放送後,腦中浮現的是台北大空襲的畫面。他閉上雙眼,心中默念著「終於結束了」。這一幕揭示了戰爭給城市與人民帶來的無盡痛苦,呂泉生代表了許多經歷戰爭洗禮的台灣人,他們心中充滿了悲傷與疲憊,但同時也充滿了對和平的渴望。
外圍的戰爭餘波
戰爭的影響並不僅僅局限於戰場和後方,外圍的個人故事也展現了戰爭如何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影響了台灣人的生活。彭明敏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在長崎遭遇空襲的幸存者如何面對終戰的消息。當他聽到天皇玉音時,內心充滿了狂喜,因為他終於活過了戰爭。這種對生存的渴望與戰爭結束後的重生感,是許多經歷戰爭的人共有的情感。
小女孩怜子的故事則充滿了童真的期待。她的牧羊犬黛戈在戰爭期間被徵調上戰場,當她聽到戰爭結束的消息時,心中充滿了希望:黛戈是否能夠回來?這種簡單而純粹的情感,展示了戰爭對兒童的影響,他們或許無法理解戰爭的殘酷,但他們同樣承受著失去與等待的痛苦。
最後,鍾理和的故事展現了戰後台灣人面對的身份認同危機。作為一個旅居北平的台灣人,他在戰後無法感受到祖國的存在,這種游離感讓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成為了雙重的異鄉人。戰爭改變了許多台灣人的身份認同,他們不再只是日本的殖民地子民,而是必須重新尋找自己的國家與文化歸屬。
重新認識戰爭的歷史與記憶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不僅僅是一本描述個人故事的書籍,它更是希望透過這些真實的故事,讓讀者重新認識台灣在二戰中的角色與歷史。台灣曾是日本的殖民地,隨著戰爭的發展,台灣青年被動員上戰場,台灣本島也成為了美軍空襲的目標。然而,這段歷史卻在戰後逐漸被遺忘,因為戰後的台灣被納入了中國的版圖,官方的歷史教育往往忽略了台灣人的戰時經驗,更多地強調中國的抗戰歷史。
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台灣人是如何在戰爭中生存下來的,他們的情感與心理狀態如何隨著戰爭的進程而變化。無論是戰場上的士兵、工廠裡的工人,還是後方的家庭,戰爭給每個人帶來的影響都是深遠且持久的。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是一部讓我們重新認識台灣歷史的重要作品。它通過個人故事的方式,讓我們更加貼近那段歷史,理解戰爭對個人、家庭與社會的影響。這些故事不僅是對過去的反思,也是對未來的警醒。戰爭帶來的痛苦與破壞不應該被遺忘,我們應該從這些歷史中學習,避免未來再度陷入相似的困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