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深度數位大掃除

作者:卡爾.紐波特

原文作者: Cal Newport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12/31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深度數位大掃除



《深度數位大掃除》是一本探討在現代科技主導的社會中,如何透過數位極簡主義來提升專注力與生活品質的書籍。作者卡爾文‧紐波特是喬治城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專注於分佈式算法及數位文化的研究,同時也是《深度工作力》等暢銷書的作者。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一套數位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旨在幫助讀者從科技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過上更加專注和有意義的生活。


在當今社會,網路成癮現象愈發普遍,即使未達到成癮的程度,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也令人堪憂。從上班途中、午休時間,到下班回家,我們總是在不自覺中拿起手機,無論是查看社群媒體,還是隨意瀏覽新聞,這些行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根據紐波特的觀察,這樣的行為模式不僅無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反而會逐漸侵蝕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無法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社群媒體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利用專門設計的演算法來吸引並綁架我們的注意力。這些平台的設計目的並非讓我們更好地利用時間,而是要盡可能地佔據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紐波特指出,僅靠意志力難以抵抗這些演算法的誘惑,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成熟的技術理念來幫助我們重新掌握時間。


紐波特在書中提出的數位極簡主義是一種有選擇性的技術使用策略。它強調只使用那些經過深思熟慮、對我們有重大價值的技術,而捨棄其他無關緊要的部分。這一理念的核心原則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1. 不貪多:只使用經過謹慎挑選的技術,避免讓生活被大量的科技工具所淹沒。
  2. 必優化:優化使用技術的方法,盡可能減少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最大化其價值。
  3. 有目的:在使用技術時,帶著明確的目的,而不是盲目跟隨潮流。


這種理念與「極繁主義」形成鮮明對比。極繁主義者往往對於任何有潛在好處的技術都無法抗拒,害怕錯過任何機會,最終導致生活被無數瑣碎的事情所填滿。相比之下,極簡主義者則更加關注生活中的重要事物,將有限的精力集中於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活動上。


要如何實踐數位極簡主義呢?紐波特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操作方法——數位斷捨離,分為三個步驟:


  1. 前置作業:首先,逐一盤點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所有網路技術,並制定一份禁用清單和適當的使用規則,明確哪些技術可以使用,哪些應該捨棄。
  2. 數位斷捨離:接下來,在一個為期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期間,依照清單規則生活,暫時遠離那些非必要的技術。在這段時間內,重新發現那些對你真正重要的活動,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
  3. 重新選擇技術:最後,重新評估每項技術的價值,決定是否繼續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才能讓其價值最大化。這一步驟要求我們對每項技術進行深思熟慮,確保其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真正的益處。


這個過程並不輕鬆,尤其是在數位斷捨離的初期,很多人會經歷類似戒斷症狀的痛苦。例如,有些人在剛開始的幾週內,可能會不自覺地頻繁檢查手機,儘管手機上已經刪除了大部分應用程序。然而,只要堅持下去,這種狀況會逐漸改善,並最終帶來長期的好處。


在書中,紐波特分享了一些數位極簡主義者的實踐案例,這些人通過數位斷捨離,不僅成功擺脫了對科技的過度依賴,還重新找回了生活中的熱情。例如,有人通過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將更多時間投入到閱讀、學習樂器、陪伴家人等活動中,這些活動不僅帶來了更高的滿足感,也提升了生活品質。


紐波特也強調了「數位工具使用規則」的重要性。這些規則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使用技術,避免被無謂的資訊所淹沒。比如,可以將Line上的大部分聯絡人設為靜音,只保留少數需要馬上回覆的對象;或者刪除手機上的社交媒體APP,改成在電腦上使用,以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提醒我們,在這個被科技主導的時代,學會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與時間至關重要。數位極簡主義並不是要求我們完全擺脫科技,而是幫助我們更有意識地選擇如何使用科技,從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


對我來說,這本書帶來了兩個重要啟示。首先,我們不應該只專注於放棄哪些技術,更重要的是找到那些能為我們帶來真正價值的活動,並將精力投入其中。其次,保持對生活的覺察並積極主動,尤其是在感到無聊或疲憊時,應該事先制定好應對的策略,而不是任由自己隨意行事。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技術使用的指南,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它教會我們如何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過上更加專注和有意義的生活。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並將這種理念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