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清空練習:從剁手族走向極簡生活,人生更幸福的24個方法
作者:筆子
譯者:洪于琇
繪者:金安亮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12/16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在《清空練習》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親身經歷分享了整理生活物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習慣來改善生活質量。這種對於「清空」的練習,不僅僅是在物理層面上進行物品的清理,更是對內心和生活方式的一種調整。
整理習慣的養成
「清空練習」的第一步便是養成整理的習慣。作者提到,搬家是他開始意識到整理的重要契機。隨著多次搬遷,作者發現自己總是搬運一些從未使用過的物品,這些物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多,最終占據了家中的大量空間。這讓作者思考,為什麼總是把不需要的東西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即便是搬到一個更大的空間,這些無用的物品依然讓生活空間顯得擁擠和混亂。
在這個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整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種需要長期培養的習慣。通過搬家的契機,作者開始學會精簡物品,逐步養成了更為簡單的生活方式。
實踐中的整理方法
作者分享了幾個實際應用的整理方法,這些方法雖然看似簡單,卻對於日常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
- 食物購買:每週只購買需要的食物份量。這一點對於生活中的物品管理至關重要。食物有保存期限,過量的囤積不僅容易導致浪費,還會讓冰箱和廚房變得擁擠不堪。通過只購買當週需要的食物,作者不僅減少了浪費,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井然有序。
- 衣物管理:每購買一件新的衣物,就丟掉兩件舊衣物。這種方法不僅能控制衣物的數量,還能保持衣櫃的整潔。作者強調,這種方法讓他能夠時刻掌握自己衣物的數量和質量,避免了不必要的囤積。
- 日用品:不囤積大量庫存,備品最多只準備一件或在快用完時再購買。這樣的方式避免了物品的過期和堆積,保持了家中的整潔。
這些整理方法不僅僅是物理層面的清理,還反映了作者對生活態度的轉變。這種簡單而有效的習慣,讓作者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和有序。
空間與心理的聯繫
書中提到,囤積物品是否真的划算?為了省錢而購買大量的日用品和食物,反而讓支出變得更高。這是因為庫存多了,使用時反而不會節省,甚至有些物品會因為保存期限而過期。這種過度購買的習慣,不僅占用了家中的空間,也讓人心情變得沉重。
作者認為,家是讓人休息和居住的地方,而不是讓物品來占據自己的活動空間。家中的物品越少,生活就能越過越輕鬆。這種觀念讓作者開始思考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是否真正有用,是否真的需要保留。
家務的簡化
除了物品的整理,作者還提出了家務的簡化理念。他認為,家務也是需要「斷捨離」的,不應該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繁瑣的家務。相反,應該讓家務成為一種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隨手完成。
例如,作者在洗完碗後會順便刷洗水槽,在洗完澡後會把浴室拖乾,這樣避免了淋浴間產生水垢。這些小小的動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卻能在長期內保持家中的整潔,減少大掃除的負擔。
此外,作者建議可以制定一個週清表或月清表,按照計劃進行清潔,這樣能夠避免怠惰,每到過年時,也能花更少的力氣來維持家中的清潔。
實現簡單生活
當作者能夠掌握家中物品的數量時,他也逐漸找到了物品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這種平衡不僅僅是在物質層面,更是在心理層面的解脫。透過清理物品,作者得以釋放壓力,過上更為簡單和自在的生活。
作者的經驗告訴我們,整理不是單純地丟掉物品,而是通過這個過程來反思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真正珍惜什麼。這種對物品的清理,其實也是對內心的清理。當我們能夠減少外在的負擔時,我們的內心也會變得更加平靜和滿足。
《清空練習》讓我們重新思考生活中的物品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作者通過搬家的契機,逐漸養成了簡單生活的習慣,並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整理方法。這些方法不僅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井然有序,也讓他在心理上感受到了一種解脫。
透過這種整理的過程,我們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讓生活變得更加輕鬆和自在。這不僅僅是物品的整理,更是生活態度的轉變,讓我們學會珍惜每一件真正需要的物品,讓生活回歸簡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