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富爸爸,窮爸爸

作者:羅勃特.T.清崎

譯者:MTS 翻譯團隊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2/09/14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富爸爸,窮爸爸



自1997年首次問世後,本書持續風靡全球,成為無數讀者心目中的經典讀物。即便是還在學齡時期的我,也早已聽聞這本書的名氣。然而,當時的我對於財務管理毫無概念,更關注於幻想小說與偵探故事,因此,儘管偶然翻開了它,卻因書中的第一句話「我有兩位父親,一位富有,一位貧窮。」感到困惑,隨即將它擱置在一旁。多年後,當我真正開始接觸財務管理的知識時,才真正明白了這本書背後深刻的啟示。


透過閱讀推薦的理財書籍,我再次接觸到《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魅力之一在於它深入淺出,以故事的方式闡述財務觀念。對於不熟悉財務管理的人來說,這本書的敘述方式既輕鬆又易懂,讓人能夠輕鬆理解複雜的理財知識。而另一個讓它歷久不衰的原因,則在於它的核心理念並不局限於特定的投資方式,而是針對理財觀念的全面介紹,因此無論任何背景的人,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方向。以下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幾個關鍵點,並融合了我的個人思考與反思:


1. 資產累積是財務自由的關鍵


作者多次強調,真正的富人並不是依賴工作收入來維持生活,而是通過資產的累積,讓錢替他們工作。傳統觀念往往強調找一份穩定的好工作,依靠薪水過日子。然而,當工作不穩定或因健康問題無法繼續時,收入便會驟然中斷。相反,若是通過不斷增長的資產來建立收入來源,財務壓力便可大大減輕。


對我來說,財務自由是我一直嚮往的目標。理想情況下,我希望能夠將工作當作實現自我價值的工具,而不是僅僅為了薪水。然而,現實是,我目前對投資理財的理解仍然有限,因此在這個階段,我依然重視一份穩定的工作。工作收入能夠幫助我支付日常開銷,並為未來的資產累積提供支持。我也開始學習定期投資ETF,並嘗試進行一些小額投資,逐步增強我的理財能力。對我這樣一個剛起步的人來說,充實自身的財務知識,比急於追求財務自由更為重要。


2. 財務教育的重要性


本書作者的財務知識,並非來自於學校的正規教育,而是通過父親的教導以及個人學習所獲得的。這種現象與台灣的教育現狀有些類似,學校通常不會教導學生如何理財或管理財務,而是培養他們成為優秀的員工。這導致許多人在踏入社會後,缺乏基本的財務知識,每個月都處於薪水不足的壓力中。作者提到,學會區分資產與負債,可能是財務教育的第一步。


台灣的教育體系對於財務教育的忽視,或許與社會文化有關。許多人將追求財富與貪婪劃上等號,這種負面的社會觀念,使得理財話題被忽視。即使音樂與體育在學測中不作為考試項目,這兩者從小學到高中都被視為必修課,而理財教育卻從未被正式納入課程。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通過自學來獲得這方面的知識,例如閱讀書籍、參加課程,或向有經驗的人請教。


3. 給予的重要性


作者的「富爸爸」與「窮爸爸」還有一個顯著的差異,那就是在慈善捐贈上的態度。富爸爸即便在財務困難時,依然慷慨捐贈給慈善機構;而窮爸爸則認為需要等自己有餘錢時才捐款,但這樣的時機卻似乎永遠不會到來。富爸爸認為,通過不斷地給予,反而能夠吸引更多的財富回到自己手中。


這段話令我深思。給予和分享,往往被視為財富流動的關鍵。作者不僅學到了這個觀念,也將它寫進了這本書裡,提醒讀者大方地分享,這不僅是財富的積累之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養成。


4. 對於避稅的看法


儘管這本書帶給了我許多有關財務的啟發,但我並不完全贊同作者的觀點。書中多次提到如何透過公司架構來避稅,作者似乎對這些做法充滿自豪。我理解人們希望保留更多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然而,稅收是維持社會福利運作的基礎之一,每個人應依照自己的財務狀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稅收是我們在無法親力親為參與社會各種公益事務時,所能貢獻的一種方式。


總的來說,儘管我對書中關於避稅的觀點持保留態度,但我仍然認為這本書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讀物。它挑戰了傳統的財務觀念,讓我重新思考了財務自由的定義,並為未來的財務規劃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更多人找到屬於自己的理財之道,成為通往財務自由的起點。


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賺錢,更是關於如何過上更自主、更有掌控感的生活。對我而言,這正是財務自由的真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為什麼房東不願辦租屋補助?內幕真相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