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殘月記

作者:小田雅久仁

出版社:台灣東販

出版日期:2024/08/28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平裝版->傳送門


殘月記



《殘月記》是小田雅久仁所著的一部富有想像力與深刻內涵的作品,透過「月亮」這個元素,描繪出一個神秘且迷幻的世界。書中的三個短篇故事分別講述了不同的人物與他們與月亮相關的經歷,這些故事共同編織出了一幅既真實又虛幻的畫面,讓人不禁思索生命與現實之間的脆弱界線。


月亮的背面:現實與虛幻的交錯


書中的第一篇故事《於是月亮轉過身》講述了主角高志的經歷,從小他就對月亮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恐懼。這種恐懼不僅僅源自於童年的陰影,而是從更深層的心理困擾中浮現出來。月亮的影像如同他人生中一個難以擺脫的符號,無論他走到哪裡,月亮總是緊追不放。這種被迫感似乎暗示著人類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正如高志無法擺脫月亮的凝視一樣。


這個故事反映了現實與虛幻之間的模糊界線。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我們看似掌握著自己的一切,但實際上,我們的行為與決定常常被外在的環境與潛在的心理因素所左右。月亮在這裡成為一個象徵,代表了那些看似遙遠、卻實際上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力量。


奇異的石頭:夢境與現實的交融


第二篇故事《月景石》則進一步探討了夢境與現實的交融。故事中,阿姨留給主角一塊奇異的石頭,聲稱將這塊石頭放在枕頭下便可以在夢中前往月球。然而,這個旅程並不是一個愉快的經歷,反而充滿了恐懼與不安。主角在夢中看到的月球景象與現實生活中的平凡景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彷彿夢境是在暗示現實中的某些隱藏真相。


這篇故事強調了夢境作為人類內心深處反映的力量。夢境中的世界往往是現實的鏡像,揭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法直視或無法理解的部分。故事中的石頭象徵著一種連結夢境與現實的媒介,讓主角不得不面對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困惑。這也提醒讀者,夢境並非僅僅是幻想,它們常常能夠揭示現實中的隱秘真相。


月昂症:社會與個體的對抗


最令人震撼的故事《殘月記》將焦點放在近未來的日本,探討了一場名為「月昂」的傳染病蔓延所帶來的社會變化。感染「月昂」的患者精神狀態會隨著月相變化而波動,最終導致精神崩潰。這種疾病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痛苦,還有社會的歧視與隔離,所有感染者都被迫與社會隔離,成為社會的邊緣人。


主角冬芽罹患月昂症後,面臨著巨大的內心與外部壓力。他必須在這個逐漸變得極權化的社會中,努力尋找一條能夠保有尊嚴的生存之路。冬芽的故事是一場個體對抗體制的奮鬥,他雖然是個平凡無名的小人物,卻展現了強大的抗爭意志。


這篇故事不僅僅是對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現實中的社會問題。在面對大規模傳染病的恐懼與不確定性時,社會常常會選擇將患者隔離,視他們為威脅。這種排斥與隔離的背後,是人類對未知的恐懼與無能為力。然而,故事中的冬芽卻選擇了抗爭,即使面臨極權的壓迫,他仍然堅持為了所愛的人而奮戰,展現了人類精神的韌性與勇氣。


月亮的象徵意義


整本《殘月記》貫穿著「月亮」這一主題,月亮在不同的故事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成為了人類內心深處情感與心理狀態的象徵。月亮一方面是美麗而神秘的,另一方面卻也暗藏著危險與不安。它代表了人類無法完全理解或掌控的部分,無論是內心的恐懼、夢境中的幻象,還是社會中的壓迫與歧視。


在每個故事中,月亮都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無論是追逐高志的滿月、指引夢境的月景石,還是引發月昂症的月相變化,月亮始終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這種象徵性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月亮是否也代表著我們生活中的某些無法控制的力量。


愛與抗爭:人性的複雜性


《殘月記》的三個故事都描繪了不同形式的愛與抗爭。高志對家庭的愛、冬芽對心愛之人的執著,這些情感在極端的環境中顯得格外強烈。無論是面對內心的恐懼、夢境中的不安,還是現實中的壓迫,主角們都展現了強大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不是柔弱的,而是充滿力量,讓他們在面對極端挑戰時依然保持堅韌。


這些故事讓人思索,人類在面對恐懼、壓迫時,究竟能夠走多遠?愛能否成為一種力量,幫助我們超越現實的限制?小田雅久仁在書中描繪了人性的複雜性,讓讀者在欣賞故事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結語


《殘月記》是一部充滿想像力與哲理性的作品,小田雅久仁透過月亮這個象徵,探索了人類內心深處的恐懼、夢境中的不安,以及現實中的壓迫與抗爭。書中的三個故事各自獨立卻又相互關聯,共同描繪出一個既美麗又充滿危險的異想世界。月亮成為了這個世界的核心,讓讀者不禁反思現實中的種種困境與挑戰。


閱讀《殘月記》是一場心靈的旅程,它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中的種種無常與不可控,也讓我們看到,即使面對最深的黑暗,人類仍能夠憑藉愛與勇氣,堅持走下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鷹架工法介紹,鷹架搭建技巧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