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21+當代太極 潘靖太極螺旋13式
作者:潘靖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5/03/18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平裝限量親簽版->傳送門
身處二十一世紀的資訊洪流與高速步調中,現代人的生活彷彿被無形的加速器推著前行。我們習慣於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無論是伏案工作、低頭滑動螢幕,或是蜷縮在交通工具的一隅,身體,這個承載我們靈魂、感知世界的殿堂,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被擠壓、扭曲,失去了原有的舒展與活力。五臟六腑,這些默默支持生命運作的器官,也常因不良姿態與缺乏深層運動而承受著無聲的壓力。我們似乎逐漸遺忘了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如何與這最親密的夥伴和諧共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改寫自《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一書的出現,無疑像一股清泉,試圖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身,喚醒沉睡於體內的潛能。
本書不僅僅是一位武術傳承者潘師範(改寫自潘靖)的個人生命故事與技藝結晶,更是一份獻給當代社會的身心調和指南。它以東方傳統武學,特別是太極拳的深厚底蘊為根基,融入作者數十年的修煉體悟與教學經驗,最終凝鍊出一套獨特且契合現代需求的鍛鍊體系——「旋勁流深:潘師範太極旋動十三式」(改寫自「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13式」)。這套功法並非要求高深的武術基礎,而是著重於啟動人體內在的「旋動之力」(改寫自「漩能量」),引導練習者從身體的核心——脊柱(特別是尾閭部位)開始,產生一種如水流迴旋般的螺旋式延展與律動。這種律動旨在溫和地解開長期累積的身體僵滯與能量阻塞,讓生命能量能夠如活水般再次暢流,遍及全身,重新點燃身心的活力與覺知。
閱讀本書的過程,不僅是理解一套新的健身方法的契機,更是一場深入內在、探索生命本質的旅程。它引導我們思考:在追求外在成就的同時,如何關照內在的平衡?古老的武學智慧,如何能在現代生活中煥發新生,成為我們安頓身心、提升生命品質的有效途徑?這篇心得將嘗試從作者的生命軌跡、核心功法的哲理、對現代人的啟示以及其潛在的深遠影響等面向,深入剖析本書所帶來的啟迪。
一、武道血脈的承襲與新生:作者的生命印記
本書的第一部分,細膩地描繪了作者潘師範的成長歷程,這不僅是一個人的故事,更是一個時代、一個家族文化傳承的縮影。出身於具有武學淵源的家庭(改寫自「武學世家」),潘師範的生命似乎從一開始就與「武」結下了不解之緣。其祖輩中,既有身懷絕技、通過科舉獲得功名的武者(改寫自「武舉人」),也有精通醫理、懸壺濟世的醫者。這種文武醫相互交織的家族背景,無疑為作者日後的武學探索與身心觀照,埋下了深刻的伏筆。
書中提及,作者成長於充滿自然氣息的北投(改寫自「溫泉鄉的北投」),童年時期便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他喜歡獨自探險,在山林、廢棄的宅院間遊走,培養出對環境敏銳的感知力,甚至提及與「非物質存在」(改寫自「三度空間之外的物」)的連結。這段看似孤獨卻充滿奇幻色彩的經歷,或許正是作者日後能夠深刻體悟「能量」、「空間」、「連結」等抽象概念的根源。五歲起,便在父親的引導下,開始接觸武術的基本功架與內在心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這段早期的薰陶,不僅是招式技法的學習,更是對武學精神、身體規矩的潛移默化。
進入體育學系專攻國術(改寫自「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國術組」),更是系統性地接觸了刀、槍、劍、棍等各種兵器與拳術套路。然而,作者並未止步於此。他廣泛涉獵、深入研習了太極拳的不同流派,如陳式、楊式、吳式等,汲取各家精華。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未被傳統門派的框架所束縛。書中強調,相較於某些固守傳統的師者,潘師範始終抱持著開放與創新的態度,不斷反思、融合,試圖找出太極拳在當代社會中最有效的實踐方式。這份不拘泥於形式、勇於探索的精神,是其日後能夠開創「旋勁流深」體系的關鍵。
追隨太極導引領域的巨擘熊衛大師(改寫自「太極導引名師——熊衛大師」),並成為其正式的入門弟子,是作者武學道路上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段師承經歷,想必讓他在太極的內涵、能量導引的精髓上,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與突破。從幼年的家族啟蒙,到學院的系統學習,再到遍訪名師、深入專研,最終拜入名門,作者的武學之路,是一條不斷尋根、吸收、融合、最終走向創新的歷程。這份經歷的厚度,賦予了他所創功法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驗證。書中並未過度渲染個人的豐功偉績(儘管提及了多項國際賽事的冠軍頭銜),而是更著重於這段歷程如何塑造了他的武學觀、教學理念,以及最終想要透過「旋勁流深」傳遞給世人的核心價值。
二、「旋勁流深」的核心奧秘:喚醒身體的內在螺旋
本書的靈魂,無疑是作者凝鍊多年心血所創的「旋勁流深:潘師範太極旋動十三式」。這套功法的核心理念,可以用「螺旋」或「旋動」來概括。作者在書中闡述,透過多年的修煉與觀察,他領悟到人體從內到外本身就蘊含著無數的螺旋結構與運動模式。從DNA的雙螺旋結構,到肌肉纖維的纏繞,再到關節的旋轉活動,乃至於氣血能量在經絡中的流動,都與「旋」息息相關。然而,現代生活方式卻常常壓抑了這種自然的旋動。
「旋勁流深」功法設計的巧妙之處,在於它並非追求複雜高難的動作,而是強調從身體的中軸——脊柱,特別是位於底端的尾閭(骶骨部位)發動旋轉。這個部位,在東方養生學中被視為能量啟動的關鍵點。透過有意識地引導尾閭起旋,帶動整個脊柱逐節、柔和地轉動、伸展,彷彿一股溫和的漩渦從身體內部生成。這個過程,能夠有效地鬆解因長期姿勢不良或壓力導致的脊柱關節僵硬、椎間盤受壓,以及周圍肌肉筋膜的緊張。
當脊柱這個「身體中柱」得以恢復其自然的活動度與彈性時,被壓迫的神經得以舒緩,氣血循環得以改善,五臟六腑也因獲得了更多空間而能更好地運作。這種由內而外的旋動,不僅僅是物理層面的活動,更是一種能量層面的喚醒。如同書中所描繪的,這個過程能「點醒沉睡的身心,漩出能量,傳遞到全身神經末梢」。這裡的「能量」(勁流),可以理解為生理上的活力、氣血的暢通,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專注力、情緒的穩定性,甚至是更深層次的生命潛能。
作者特別強調,這套功法融合了東西方的身體觀。西方運動科學注重解剖學基礎上的肌力、耐力、爆發力、協調性與平衡感,這些元素在「旋勁流深」的動作設計中也有所考量。而東方武學則更強調「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的整合,視人身為一個小宇宙,追求「天地人和」的境界。潘師範試圖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練習者既能獲得實際的身體效益,也能體會到更深層次的身心整合與內在和諧。
書中將這十三式功法,賦予了生動形象的名稱,如「擴胸引得宇宙入」、「兩手提甩水壺浪」、「順逆螺旋 無限風光在於圈」、「能量綿綿不絕 漩起螺旋 像子彈爆發」、「大馬哈魚逆流而上」等等。這些名稱不僅提示了動作的意象,也蘊含著哲理。例如,「擴胸」不僅是物理動作,也象徵著心胸的開闊;「順逆螺旋」體現了宇宙間陰陽轉化的規律;「逆流而上」則暗示著突破困境、回溯本源的勇氣。這使得練習過程不僅是身體的鍛鍊,也成為一場心靈的對話與觀照。
更貼心的是,本書還附有動作精要與分解說明,並提供了QR code連結網路影片,讓讀者可以直觀地學習。這大大降低了入門的門檻,體現了作者希望將這套功法普及化、讓更多人受益的初衷。他所提倡的「每週練個90分鐘,終能如直覺般漩開身體,讓能量極大化」,也指出了持之以恆的重要性,以及練習所能達到的理想狀態——讓身體的旋動成為一種本能,能量自然流淌。
三、超越技法:武學中的哲思與生命關照
《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一書的價值,遠不止於介紹一套創新的太極功法。更深層次來看,它是一部蘊含著豐富哲理與生命智慧的作品。作者透過自身的經歷、對武學的理解以及教學中的觀察,不斷引導讀者思考身體、心靈、乃至宇宙之間的關係。
書中反覆出現的一個核心觀點是「回歸自身」、「與自己在一起」。在推薦序中,作家張卉君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指出在當今這個容易讓人「倦怠」的社會,潘師範的教導提醒我們慢下來,透過太極(旋勁流深)的練習,「重新感覺自己」,找到內在的定靜與力量。作者認為,學習這套功法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或防身,更是為了「讓想進入太極堂奧的練習者能找到自己的螺旋,自己的太極自己做主」。這意味著,真正的修煉是個人化的,是向內探索的過程,最終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平衡。
書中探討了太極「貴柔守雌」的哲學思想,認為找回內在陰柔、包容、寧靜的面向,與陽剛、進取的力量相結合,才能達到真正的完整與和諧(「靈魂若具備這兩種能量,便能自成一個世界,能剛能柔、百毒難侵,能進能退」)。這種觀點,超越了性別的刻板印象,指向了一種內在能量的整合與平衡。在畫弧、扭轉、旋動的練習中,不僅是打通身體的物理空間,更是促進氣血、心緒的順暢流動,達到「順乎一切自然,萬物合一,而成為真正的自己」的境界。這是一種身心靈整合的狀態,能夠幫助個體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在的穩定與韌性。
臺大物理系教授吳俊輝的推薦序,則從更宏觀的視角,點出了作者思想中連結身體與宇宙的企圖。潘師範詩意地表達了「我們身體中的每一顆原子,乃自宇宙誕生的初期即已存在」的科學事實,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根源,以及個體與浩瀚宇宙之間那份看似遙遠卻又無比緊密的聯繫。這種將微觀的身體修煉,提升到宇宙哲學層次的思考,賦予了「旋勁流深」練習更為深邃的意義。它不再僅僅是為了改善此時此地的身體狀況,更是在每一次旋動中,體會生命與宇宙能量的共振。
吳教授也提到,作者將武術視為一種「心靈的修行」,而非純粹的技術操練。這與他本人在氣功與《易經》教學中所倡導的「無招勝有招」(強調內在修為與應變能力,而非死守招式)、「助人為樂之本」(將所學回饋社會)的理念不謀而合。這也體現在書末的「番外篇」中,提及作者投入公益,幫助他人實現武術夢想。這份關懷,讓他的武學傳承增添了溫暖的人文色彩。
學生代表謝富紀子的分享,則從學習者的角度,印證了作者教學風格的親切、耐心與細緻,以及練習「旋勁流深」所帶來的實際效益,如改善睡眠、穩定情緒、提升免疫力等。她描述老師的太極風格「柔則宛如輕風拂葉,剛則如草書勁筆」,生動地傳達了這套功法動靜相兼、剛柔並濟的特質。這些來自不同領域推薦者與學習者的聲音,共同構築了本書豐富的面向,證實了「旋勁流深」不僅是一套有效的功法,更是一種能夠觸動人心、啟發思考的生活哲學。
四、給現代人的啟示:在旋動中尋找生命的平衡點
那麼,這本《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以及其核心功法「旋勁流深」,究竟能為處於忙碌、壓力與身體疏離狀態下的現代人,帶來哪些具體的啟示與幫助呢?
首先,它提供了一種溫和而有效的身體喚醒方案。相較於高強度、可能帶來運動傷害的訓練,「旋勁流深」強調從核心、以螺旋的方式溫和地啟動身體,適合各種年齡層與體能狀況的人。它特別針對現代人常見的脊柱問題、核心肌群無力、身體僵硬等狀況,提供了一個安全、可持續的改善途徑。透過規律練習,人們可以逐步找回身體的柔軟度、協調性與活力。
其次,它指引了一條回歸內在、安頓心神的路徑。在練習「旋勁流深」的過程中,需要專注於身體的感受、呼吸的節奏、以及動作的旋轉。這本身就是一種動態的冥想,能夠幫助練習者從紛繁的思緒中抽離,回到當下,感受身體的存在。這種專注與內觀,有助於舒緩壓力、焦慮,提升情緒的穩定性。當身體的能量流動順暢時,心靈的滯礙也往往隨之化解。
再者,它倡導了一種整合性的健康觀。「旋勁流深」不僅關注筋骨肌肉,也強調氣血能量的暢通與內臟功能的調和,更觸及心靈層次的平靜與和諧。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健康是身心靈的整合,而非單一片段的強健。這種整體的觀照,有助於我們建立更全面、更深入的健康意識。
此外,它鼓勵了一種持續學習與自我探索的精神。作者本身的經歷就是一個不斷學習、融合、創新的範例。他所創的功法,也並非要求學習者一成不變地模仿,而是鼓勵找到「自己的螺旋」。這啟示我們,無論是學習一門技藝,還是面對人生的挑戰,都應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探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最後,它傳遞了一種連結的智慧。從連結自身的身體與心靈,到連結東方與西方的身體觀,再到連結個體與宇宙,本書處處體現著「連結」的重要性。在原子化、疏離感日益增強的現代社會,這種對連結的強調,提醒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與環境、與更廣闊世界的關係,或許能在其中找到歸屬感與生命的意義。
結語:以身體為軸,旋動生命的無限可能
《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太極新功法的書籍,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充滿智慧的嚮導,邀請讀者踏上一場回歸自身、探索生命潛能的旅程。透過作者潘師範的生命故事、對武學與哲理的深刻洞見,以及「旋勁流深:潘師範太極旋動十三式」這套創新而實用的功法,本書為生活在喧囂與壓力下的現代人,提供了一種尋回身體感知、安頓內在心神、提升生命能量的可能。
書中所強調的「旋動之力」,不僅是物理層面的脊柱旋轉,更象徵著生命能量的流動、心靈空間的拓展,以及與宇宙節律的共鳴。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僵滯、最受限的狀態下,只要找到那個核心的啟動點,以溫和而持續的螺旋方式向內探索、向外延展,就有可能打破束縛,重新獲得自由與活力。
閱讀本書,並嘗試練習其中的功法,或許無法立竿見影地解決所有問題,但它無疑提供了一個起點,一個讓我們重新關注身體、傾聽內在、學習與自己和諧共處的機會。在每一次的旋轉、伸展、呼吸之間,我們不僅是在鍛鍊身體,更是在進行一場與自我的深度對話,是在學習如何以更柔軟、更韌性的姿態,去面對生活的起伏與挑戰。
誠如書中所言,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生命體,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或許,藉由「旋勁流深」的引導,我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螺旋」,以身體為軸心,旋動出更健康、更平衡、更充滿活力的生命樣貌。這本書,值得每一個渴望在現代生活中尋找身心安頓與內在力量的人,細細品讀與實踐。它是一份來自武道傳承的珍貴贈禮,也是一盞照亮內在探索之路的溫暖明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