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貓的搖籃

作者:馮內果

原文作者:Kurt Vonnegut

譯者:謝瑤玲, 曾志傑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3/10/05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貓的搖籃



《貓的搖籃》是美國作家馮內果(Kurt Vonnegut)於1963年出版的經典科幻小說。該書藉由批判人類科技與宗教信仰的盲目性,呈現出一個荒謬而黑暗的未來。小說不僅入圍了科幻界最高榮譽雨果獎,還被認為是啟動六○年代美國文壇黑色幽默風潮的重要作品。


馮內果在這部作品中創造了兩個重要的主題:科技的毀滅性力量與宗教的虛幻與危險。他通過「冰-九」這個虛構的物質來探討人類對科技的崇拜如何可能引發全球災難。「冰-九」是小說中的一種致命物質,能將一切接觸到的水瞬間凍結,象徵了科技進步中潛在的毀滅性力量。這種物質不僅象徵了科技的危險性,也反映出人類對自己創造的事物缺乏道德責任感。


馮內果藉由這個故事揭示了科技與人性的對立。他創造了菲利克斯‧霍尼克這個冷酷無情的科學家形象,他發明了原子彈,並最終發明了比原子彈更具毀滅力的冰-九。霍尼克的冷漠反映了馮內果對於科學家缺乏人性與倫理的批評。在這樣的世界裡,科學進步不僅沒有帶來人類的福祉,反而成為了災難的源頭。這種對科技的反思成為了整本小說的核心議題。


然而,馮內果並不僅僅批評科技,他同樣將筆鋒對準了宗教。在《貓的搖籃》中,布克農教是一個虛構的宗教,教義荒謬且不合邏輯,信徒被教條束縛,盲目追隨虛無的信仰。這種盲目性使人們遠離現實,最終導致自我毀滅。布克農教的虛構性反映了馮內果對於宗教信仰的質疑與批判,他認為盲從的宗教信仰與科技崇拜一樣危險,兩者都可能引發人類的滅亡。


小說的主角約拿是一名傳記記者,他的追尋之旅讓讀者深入瞭解了這個科技與宗教交織的世界。約拿試圖揭示霍尼克發明原子彈當日的內心狀態,透過與霍尼克的子女和周圍人的對話,他逐漸發現了更為可怕的事實——冰-九的存在。約拿的探尋過程不僅僅是揭露一個瘋狂科學家的故事,更是馮內果藉此探討人類對於「真理」的盲目追求。科技與宗教在這個故事中並非拯救人類的途徑,而是導致人類滅亡的工具。


馮內果的《貓的搖籃》不僅在情節設計上充滿了反轉與黑色幽默,還具有深刻的寓意。小說中的每個角色似乎都在自己的世界中沉迷,無法看到更大的危險。霍尼克沉迷於科學研究而不問後果,信徒們沉迷於布克農教的虛無教義,甚至約拿自己也是在虛幻與現實之間迷失。這樣的角色塑造反映了人類在面對災難時的無知與盲目。馮內果通過這些角色揭示了人類社會的荒謬與脆弱,警告讀者不要被虛幻的科技進步或虛無的宗教信仰蒙蔽。


小說的結局更是充滿了黑暗與諷刺。在獨裁統治的島國聖羅倫佐,統治者利用布克農教控制人民,通過恐懼達成對人民的完全控制。這反映了馮內果對於政治與宗教結合的深刻批判。在這個島國,政治與宗教似乎勢不兩立,實際上卻是互相利用,最終共同造成了人類的毀滅。這種對政治與宗教的批判是馮內果作品中一貫的主題,他強調了當權者利用人們的無知與恐懼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一種對人性尊嚴的侵害。


《貓的搖籃》通過對科技、宗教與政治的深刻批判,揭示了人類社會的荒誕與脆弱。馮內果以他獨特的黑色幽默風格,將一個看似荒唐的故事轉化為對現實世界的深刻反思。他警告讀者,無論是對科技的盲目崇拜,還是對宗教的虛幻信仰,都可能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小說中的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情節,都充滿了對人性的揭露與批判,最終引向一個荒誕的末日景象。


馮內果的這部作品雖然是在冷戰背景下創作,但其寓意超越了時代限制,對於當代讀者來說依然具有深刻的警示意義。在當今科技快速發展、信仰分歧加劇的時代,《貓的搖籃》提醒我們,在追求進步與真理的同時,必須保持對人性與道德的堅守。科技與宗教本身並無善惡之分,但當人類盲目追隨時,這些力量就會變得極為危險,甚至可能引發世界的毀滅。這是《貓的搖籃》留給我們的深刻啟示,也是馮內果在六十年前便提出的警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ord稿紙設定可以像是作文本,有格子的樣子

Word儲存格大小要怎麼調整

為什麼房東不願辦租屋補助?內幕真相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