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
作者:娜歐蜜‧夏拉蓋
原文作者:Naomi Shragai
譯者:許恬寧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2/02/25
語言:繁體中文
【博客來】
電子書->傳送門
平裝版->傳送門
《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這本書由娜歐蜜‧夏拉蓋(Naomi Shragai)所著,通過她在倫敦三十年的心理治療師經驗,探討了早年家庭經歷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職場表現。書中的案例讓我們認識到,在職場上,許多行為背後隱藏著深層的心理動機,這些動機往往與我們的童年經歷密不可分。
書中強調了工作對於現代人的深遠影響。在現代社會中,工作不僅僅是賺取收入的手段,它更深層地觸及了我們內心的渴望與恐懼。書中的案例揭示,許多人透過工作尋找自我價值,甚至試圖彌補童年時期缺失的情感支持。然而,當工作成為我們唯一的情感依賴時,一旦失去工作,個人便會陷入巨大的情感空虛中。
作者通過對於職場情境的剖析,揭示了工作與家庭經歷之間的微妙關聯。例如,有些人在職場上展現出高效能和強烈的競爭心,這些行為可能源自於童年時期為了獲得父母認可而養成的習慣。這些人在職場上無意識地重現了兒時的行為模式,不斷追求成就,以滿足內心深處對於安全感和愛的需求。
書中還探討了職場上的情緒管理。儘管職場被視為理性和客觀的場域,但實際上,人際關係中充滿了情緒化的互動。長時間與同事相處,容易因個性差異引發衝突,這時我們需要學習如何理性處理問題,避免將個人情感帶入職場。此外,書中提到,許多領袖因為害怕顯露出軟弱和無能,會選擇忽視或淡化問題,這種做法往往會限制團隊的發展和創新。
《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還揭示了「冒牌者症候群」的存在。這種症候群通常伴隨著完美主義和工作狂,源於童年時期未得到足夠的肯定,使得這些人在成年後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對於職場中的批評和壓力尤為敏感。他們在職場中拼命追求認同,但即使獲得了認同,也難以感受到真正的滿足。
閱讀這本書,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與工作、家庭的關係。書中提到的許多現象,讓我聯想到自己的職場經歷以及家庭背景。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是一位工作狂,他常常加班,甚至假日也會帶著我們去公司。那時候,我們一家人幾乎沒有一起吃過晚餐,這讓我對於家庭生活產生了某種疏離感。長大後,我逐漸明白,父親的這種行為其實是他表達愛的一種方式,雖然這種方式讓我們感到疏遠,但卻無法否認他對家庭的付出。
在職場上,我經常感到壓力和焦慮,表面上我試圖保持冷靜,但內心卻不斷掙扎,渴望得到認同和支持。我意識到,這種情感反應可能源於童年時期對於父母的依賴和期待,這些早年的經歷影響了我在職場中的行為和態度。書中的案例幫助我理解了這些情緒的根源,使我更能同理他人,也更能理性地面對自己的情緒。
《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職場心理的書,更是一面反映我們內心世界的鏡子。它提醒我們,在追求職業成就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內心的情感需求和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無論我們在職場上多麼成功,最終我們都需要面對真實的自我,接受自己的脆弱,並尋求內心的平衡與和諧。
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了工作與生活的關係,讓我明白工作雖然重要,但絕不應該成為我們唯一的生活重心。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平衡工作與生活,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並努力在職場和家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留言
張貼留言